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R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增强 ,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 (PH)、强化斜率 (SS)、最大强化率 (Emax)。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的PH、SS、Emax均相差显著 (Ρ <0 .0 0 1)。以最大强化值 (PH) 3 0 0信号强度值 (SI)作为判定良恶性结节的阈值 ,可获得 96% (2 5 / 2 6)的敏感度 ,75 % (12 / 16)的特异度 ,88% (3 7/ 42 )的准确率。结论 MR动态增强能反映良恶性结节的血供信息及差异 ,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评价中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7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4例恶性,6例良性,7例炎性)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90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及灌注值,孤立性肺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时间-密度曲线最大斜率/大动脉强化值.结果恶性(37.98±17.97HU)与炎性(43.86±14.2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5.65±6.43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47>0.01).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20.78%±4.14%)明显高于良性(2.00%±2.26%)与恶性(14.63%±6.22%)结节(P<0.001;P=0.021<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78.39±55.18ml/min/100g)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2.13±2.84ml/min/100g)与恶性(33.91±15.58ml/min/100g)结节(P<0.001;P=0.001<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9.36±9.57HU)与良性(37.73±8.39HU )结节增强前的CT值明显低于恶性(45.73±4.21HU)结节(P=0.04<0.05;P=0.014<0.05).炎性与良性结节增强前的CT值无显著差异(P=0.836>0.01).结论 MSCT动态增强能提供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3.
孤立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4×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及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采用8×i或16×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进行同层动态扫描.11~41s,每1s扫描1次;90s扫描1次.16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8mm;2~3cm时,扫描层厚6mm;1.5~2cm时,扫描层厚4mm;1~1.5cm时,扫描层厚3mm;<1cm时,扫描层厚2mm.64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5mm;<3cm时,扫描层厚2.5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结果 恶性(36.52±11.07)HU与炎性(37.69±7.1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7.02±5.85)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86>0.05).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17.49±3.78)%明显高于良性(2.78±2.23)%与恶性(14.73±4.28)%结节(P<0.001;P=0.019<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47.83±31.29)mlmin-1100g-1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3.03±3.01)mlmin-1100g-1与恶性(31.15±9.66)mlmin-1100g-1结节(P<0.001;P<0.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3.00±8.87)HU与恶性(40.45±7.03)HU结节平扫的CT值明显低于良性(50.51±10.87)HU结节(P<0.001;P<0.001).炎性低于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P=0.002<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有助于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4.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周围型肺癌86例,按有无胸膜凹陷征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52例),并分析其间质情况;然后对7个变量(瘤内纤维化、肿瘤-胸壁距离、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1)胶原纤维为瘤内主要间质纤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3.074,P<0.01);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t=2.896,P<0.01),成纤维母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χ2=10.785,P<0.05).(2)实验组瘤内纤维化程度高于对照组(t=3.074,P<0.01),瘤-壁距离及瘤灶直径均小于对照组(t=5.444,2.874,P<0.01),两组组织类型构成不同(χ2=13.53,P<0.01);(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影响胸膜凹陷形成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瘤内纤维化(/=6.851,P<0.01)、瘤-壁距离(χ2=6.684,P<0.01)、组织类型(χ2=5.338,P=0.021),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性别无明显关系(χ2=0.000,2.308,1.116,3.034,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主要基础是间质Ⅰ型胶原纤维,成纤维母细胞为主要间质细胞基础;影响因素主要为瘤内纤维化、瘤-壁距离和组织类型,瘤内纤维化为根本的内因,肺癌组织类型影响胸膜凹陷的形成,瘤-壁距离为重要的外因.  相似文献   
25.
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在胸部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MRA)对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1.5T成像系统,以30ml磁共振造影剂和3ml/s流速对40例临床疑诊胸部疾病的病人进行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30ml剂量和3ml/s的速度在95%的病人中可获得良好的胸部CEMRA图像。40例病人除了常规图像提供的诊断信息外,CEMRA上3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方面的异常。结论:以30ml剂量和3ml/s流速在95%的病人中可获得满意的CEMRA图像,并能清楚显示血管性异常,解决临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6.
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多因素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直径<3 cm的孤立性结节(ETM-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并评价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证实的直径<3 cm的ETM-SPN病例83例,通过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内外病灶的平均时间间隔、肺内结节的CT形态学特征,以及肺外肿瘤病理类型与肺结节性质的关系等行多因素分析,探讨ETM-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肺部结节中孤立性转移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良性病灶分别为43、33和7例。平均年龄为(57.43±15.33)岁,男女之比为1.59: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平均年龄和男女之比分别为(62.48±11.96)岁、1.20:1和(54.10±16.49)岁(t=3.34,P<0.05)、2.31:1(X2=0.0209,P>0.05)。各组吸烟率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39.3%,11/17)与孤立性转移瘤组(35.9%,14/39)和非原发性肺癌组(33.3%,15/45)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X2=0.640,P>0.05;X2=0.931,P>0.05)。原发性肺癌组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肺内外肿瘤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65.62±13.45)个月和(22.83±4.1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U=2.796,P<0.01)。肺外肿瘤为鳞癌(10例)和腺癌(58例)者,其肺内病灶原发性肺癌、孤立性转移瘤比例分别为7:3和24:3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40例 15~ 45s、75~ 10 5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1) ;3 8例 11~ 41s、71~ 10 1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在第 2~ 9min时段内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 3~ 4cm时 ,扫描层厚 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程序 1与程序 2所得恶性结节强化值 (t=0 .673 ,P >0 .0 5 )、灌注值 (t=0 .15 2 ,P >0 .0 5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t =0 .861,P >0 .0 5 )、平均通过时间 (t=0 .199,P >0 .0 5 )均无统计学差异。程序 1只得到了部分患者 ( 2 5 /3 2 )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3 6/3 6)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 ,第一次扫描时间拟选在 11s左右  相似文献   
28.
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弥漫性病变(范围较广泛者)的显示差异,探讨低剂量扫描诊 断慢性弥漫性或浸润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合理扫描方案。方法:34例慢性肺部病变患者及4例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但 CT扫描未见异常的患者,行低剂量(50mAs)全肺螺旋扫描,14例患者并行常规剂量(195mAs)全肺增强扫描,所有病例 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220mAs)薄层(2.5mm)HRCT扫描。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病变范 围、分布及病变特征的显示差异。结果:两种剂量全肺扫描(重建层厚7.5mm)图像对肺部病变分布的范围及各种征象的 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剂量的薄层HRCT图像对各种病变征象均可以显示,但是对支气管扩张、蜂窝样 改变、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的显示以常规剂量为优(P<0.05),对其它征象的显示两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怀疑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全肺扫描,病变部位加常规剂量薄层HRCT扫描。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寻找及时正确的诊断手段.方法:对8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7例确诊前均有误诊)回顾性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胸部CT和磁共振、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结合其初步诊断,分析误诊原因,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急性肺栓塞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常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确诊手段是肺通气灌注扫描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术;常被误诊为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梗、肺炎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和抗凝治疗,良性疾病所并发的肺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性肺栓塞并非少见病,早期误诊率较高,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30.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气急、双下肢水肿5年,反复咯血5年余,近5d发作加重伴发热"于2002年2月18日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