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83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71篇 |
综合类 | 184篇 |
预防医学 | 5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1篇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81例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2007年《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分类标准和开腹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完善术前检查后根据结石部位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切除病变肝叶(段),最大限度清除含有结石、狭窄及扩张的病变胆管,联合使用术中纤维或电子胆道镜对剩余肝叶(段)胆管及肝外胆管进行探查和(或)取石,防止结石残留.结果 81例患者中72例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9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中行肝左外叶(肝Ⅱ、Ⅲ段)切除术20例,肝左叶(肝Ⅱ、Ⅲ、Ⅳ段)切除术30例,肝右后叶(肝Ⅵ、Ⅶ段)切除术11例,肝右前叶部分(肝Ⅴ、Ⅷ段)切除术6例,肝右叶(肝Ⅴ、Ⅵ、Ⅶ、Ⅷ段)切除术9例,肝Ⅲ段切除术2例,肝Ⅵ段切除术3例.手术常规切除胆囊,15例患者术中实施间歇性第一肝门人肝血流阻断.57例联合实施经胆总管切开或经左(右)肝管残端行术中胆道镜探查和(或)取石.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328±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1±288) ml,无手术死亡;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4例、肝断面包裹性积液6例、术后腹腔感染及脓肿2例、标本取出切口感染2例,其中9例采用药物治疗、6例行胸腔或腹腔穿刺引流、l例行切口清创,均治愈.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6)d.腹腔镜手术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6% (69/72),3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均经T管窦道胆道镜成功取出结石.69例患者随访时间7~55个月,7例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月H管炎症状,2例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余患者术后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术前和术中对结石及病变肝段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规划肝实质离断平面,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成和筛选nogc66-siRNA干扰片段,克隆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构建含nogu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方法 设计针对nogo66的siRNA,插入载体pGenesil-1.1,转染大鼠胶质瘤C6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筛选有效的干扰质粒;培养人MI-Apaca-2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得到人NGF-β基因,插入T-easy载体;将pGenesil-1.1与pAAV-MCS进行重组,得到含U6和CMV双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pAAV-U6/CMV-EGFP;将nogo66-siRNA和NGF-β分别插入pAAV-U6/CMV-EGFP中,构建含nogo66-siRNA和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结果 干扰质粒pGenesil-nogo66-siRNA测序显示干扰序列正确;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各条带相对亮度有差异,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和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基因表达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1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3%,转染pGenesil-nogo66-siRNA-2使NOGO蛋白表达下降78%,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粒T-easy-NGF-β酶切可见3000 bp、736 bp条带,测序显示基因序列正确;酶切pAAV-U6/CMV-EGFP、pAAV-U6-nogo66-siRNA/CMV-EGFP可见4300 bp、800 bp条带,转染细胞后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酶切pAAV-U6/CMV-NGF-β、pAAV-U6-nogo66-siRNA/CMV-NGF-β可见4300 bp、736 bp条带;质粒pAAV-U6βnogo66-siRNA/CMV-NGF-β测序显示载体中的基因序列止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有nogo66-siRNA与NGF-β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穿梭质粒,为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19例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正位腰椎和髋部BMD.结果 下身脂肪量、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与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都相关(P<0.05~0.01),但只有绝经年限进入体成分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采用复合或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体成分随绝经年限的延长有下降趋势.绝经10年以上女性的下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显著减少,分别较绝经年限5年以内女性下降8.6%和3.1%.所有部位的体成分与所测区域的BMD 均呈正相关(P<0.05~0.01),控制体重变量后,仅有全身脂肪量与腰椎BMD 呈正相关(P<0.05),而全身瘦组织量与髋部BMD 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体成分是影响腰椎和髋部BMD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腰椎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脂肪量,而对髋部BMD影响最大的是全身瘦组织量.BMD 越低者,全身脂肪量和全身瘦组织量也越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与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和腰椎、髋部BMD相关,其中,绝经年限对体成分的影响最大,体成分组分对BMD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成骨诱导后的脂肪成体干细胞(ADASCs)在体内的成骨分化行为.方法 分离培养兔ADAS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记结果.将标记的ADA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共培养7d后植入自体肌袋内.术后8周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大量ADASCs被标记,标记率达(82.3±8.6)%;体外标记后的ADASCs可以向成骨方向分化;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体内有新生骨形成,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新生骨处有阳性细胞.结论 ADA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植入体内能够继续维持成骨分化,并进一步形成新生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结防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省结防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同时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全省各级结防机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使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从广东省地理分布和结核病人数量的角度,分析以结防机构卫生人力为代表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全省拥有各类结防人员2335名,平均年龄(39.01±9.72)岁,从事结防工作年限(13.05±8.47)年;职称构成比高级∶中级∶初级为1∶2.67∶7.60;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分布和结核病人数的Gini系数为0.09和0.194。结论广东省各级结防机构人员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初级职称人员较多,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在地理分布和结核病人数方面配置已达到较好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一天吃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谚语又有了一条新证据,研究人员最新调查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问多吃苹果,可以使弦子童年患哮喘的概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400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职业与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r=0.195,P<0.01;r=0.163,P<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家教方式与人际及健康、强迫性上网行为、时间管理维度有显著相关和预测(P<0.05,P<0.01),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各维度没有显著相关和预测.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回顾和临床研究,运用经典统计学原理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疗效相关文献15篇、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回顾160例以及临床研究中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进入联系数学集对分析,从而量化方药与血热证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丹皮、生地、蚤休、赤芍、地肤子、莪术等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均为强同势(按势值大小排序),势值均≥7.00。结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丹皮、生地、蚤休、赤芍、地肤子、莪术等15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