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使用动态胸部模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 4( x)和sin ( x)波形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MdaccAutoPlan软件与人工计划设计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应用MdaccAutoPlan软件设计自动治疗计划(MDAP)与人工计划,在保证射野角度、优化参数、计划要求等条件尽量一致的情况下,对两种计划进行计划评价剂量学以及工作效率方面数据的对比。结果 MDAP中PGTV、PTV1、PTV2的D98%Dmean较人工计划降低2.5%、0.3%、0.1%、0.5%、0.6%、1.0%,PGTV、PTV1、PTV2的D2%较人工计划上升1.7%、1.5%、0.6%。其中PGTV D98%、PGTV D2%和PTV2 D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519、6.701、0.937,P<0.05)。MDAP的右侧腮腺D50%、左侧腮腺D50%、脊髓Dmax、脊髓Dmean较人工计划减少24.8%、27.7%、11.4%、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7、5.375、6.786、3.810,P<0.05),两侧眼晶状体较人工计划升高65.0%、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3、3.440,P<0.05)。视神经、视交叉和脑干3种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P的后颈部剂量分布略优于人工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人工计划的计划靶区曲线、脑干曲线、脊髓曲线均高于MDAP。MDAP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较人工计划减少了59.4%,计算机处理时间较人工计划增加了34.4%。结论 MdaccAutoPlan软件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可能优于人工计划,且能减少计划设计时间,提高计划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放射治疗两种肺组织轮廓勾画方式的相关数据,探讨正确的肺体积勾画方法。方法 200例单侧肺癌,依据ICRU62号报告勾画每例患者的GTV、CTV、PTV,然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勾画肺组织,方法Ⅰ是将GTV(CT影像下的可见肿块)外勾画为肺组织;方法Ⅱ是将PTV外勾画为肺组织,而PTV与GTV之间剔除。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肺体积绝对值、V20均值、Dmean均值。结果方法Ⅰ比方法Ⅱ的各数据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两种方法统计出的肺组织体积有明显差异,根据肺的生理功能,可认为肺体积范围的勾画应是GTV(可见肿瘤)以外的所有肺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各段脊髓在影像引导前后位置偏差,探讨脊髓分段外放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放疗的60例患者,分为颈段组、胸段组、腹段组,每组20例。颈胸膜或真空袋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ONCOR Impression加速器治疗患者,每例收集连续20次治疗影像,每次治疗前后均获取验证CT图像,与定位CT进行配准,获取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位置偏差值。采用配伍方差分析比较各段脊髓位置偏差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影像校正前后的摆位外扩值。结果影像引导校正前颈、胸、腹段脊髓X摆位外扩值分别为3.44、5.09、6.12 mm,Y摆位外扩值分别为3.45、3.42、4.16 mm,Z摆位外扩值分别为3.66、4.51、6.84 mm;影像引导校正后颈、胸、腹段脊髓X摆位外扩分别为1.87、1.33、2.24 mm,Y摆位外扩值分别为1.89、1.35、1.30 mm,Z摆位外扩值分别为1.71、1.37、2.24 mm。结论食管癌患者影像引导校正前后脊髓各段摆位误差不同,应采用不同外扩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有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模式下非共面VMAT单发脑肿瘤剂量学参数,探索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合适评估方法。方法 对10例单发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均采用非共面VMAT技术,处方剂量25 Gy。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50、GI25)、梯度、正常脑组织V10和V12、照射时间差异。结果 FFF-VMAT和FF-VMAT的GI50分别为2.91±0.34和3.07±0.35,GI25分别为6.91±0.28和7.35±0.27,梯度分别为(0.57±0.07) cm和(0.61±0.08) cm (P<0.05),CI相近(P>0.05);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别为(160.64±43.64) cGy和(174.27±53.98) cGy,V10分别为(45.35±30.32)%和(48.37±30.88)%,V12分别为(36.69±25.15)%和(39.48±25.37)%(P<0.05)。结论 FFF模式非共面VMAT脑瘤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剂量分布,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增加GI指数及梯度参数可以对SRS治疗计划进行更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滑轨CT图像引导技术应用于胸中上段食管癌放疗,计算在线CT图像引导和非在线CT引导这两种因素各自的靶区外扩边距。方法 10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计划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每次放疗前进行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比较分析,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数据,并在线修正;根据系统选样法选取50例患者,增加治疗后的CT扫描以分析修正后的误差、治疗中的位移、分次内肿瘤(GTV)位移。结果 与非在线CT图像引导相比,采用在线CT图像引导使得靶区外扩边距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由8.8、9.1和6.1 mm降低到4.1、4.5和4.3 mm。结论 应用在线 CT 图像引导能显著提高靶区精准度,缩小靶区外扩边距。  相似文献   
17.
脑转移瘤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材料和方法利用1984年10月到1996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可供分析的脑转移瘤6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临床分析发现,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偏瘫、癫痫样抽搐、共济失调、精神情绪异常等。颅内转移部位主要在颞顶叶及额叶的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单发与多发比例为1∶4.2。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病人一般状况(KPS)、有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治疗手段、放疗剂量。死亡原因中脑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仍占主要地位。结论脑转移病例的临床治疗应以放化综合治疗为主,病人一般状况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肺癌转移风险最高,本研究分析应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剂量学优势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8-04-30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VMAT放疗的4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剂量为30~40Gy,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同步推量至35~60Gy,分10~20次。随机选取10例患者,做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9野同步推量计划,评估其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I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采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VMAT在脑转移瘤靶区的CI(t=4.255,P=0.002)、HI(t=-2.404,P=0.040)及全脑靶区中CI(t=7.384,P<0.001)均优于IMRT,且随着脑转移瘤个数的增加,VMAT计划的优势更加明显。1年IPFS为52.3%,1和2年OS分别为56.8%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靶向治疗(χ^2=4.084,P=0.043)、KPS(χ^2=10.072,P=0.0002)、RPA分级(χ^2=10.102,P=0.006)与IPFS有关联,靶向治疗(χ^2=4.246,P=0.039)、KPS(χ^2=5.329,P=0.021)、RPA分级(χ^2=6.608,P=0.037)、GPA评分(χ^2=4.001,P=0.04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χ^2=4.081,P=0.043)与OS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靶向治疗(HR=0.218,95%CI:0.054~0.873,P=0.031)是IPFS的独立影响因素,KPS(HR=2.317,95%CI:0.171~31.376,P=0.047)和靶向治疗(HR=0.309,95%CI:0.113~0.851,P=0.023)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转移数目越多VMAT技术剂量学优势越显著;KPS高、NLR值低的患者预后更佳。靶向治疗有助于延长IPFS和O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食管癌病人因肿瘤的出现而使食管移位,在放射治疗中由于肿瘤的消退而食管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进一步探讨食管移位与放射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在模拟定位机下观察45例食管癌病人,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食管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发生移位变化.拟定治疗前病变中心为0,移位>0.5cm为异常,在20Gy、40Gy、60Gy拍片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从病变长度<5cm、5~7cm、>7cm三组分析,移位率是66.7%、84.2%和85.7%;从病变侵犯食管壁(二个壁、三个壁、及四个壁)分析,移位率是69.2%、83.3%和89.5%;从临床病理类型分析,覃伞型高于髓质型,分别是92.9%和83.9%;从病变部位分析,上段、中段、下段基本相似,无明显区别,即100%、83.8%、87.5%;从剂量学分析,在20Gy时,食管移位已开始变化,60Gy时移位率最高,各组均是如此.结论在放疗开始以病灶为中心的照射野,已不适用于中、晚阶段的治疗,应在20Gy、40Gy时在模拟机下重新定位,以保证靶区投照准确,为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三维分析仪与两维矩阵射野测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不同仪器与方法测量加速器6 MV X线射野的特性,比较各方法的优劣和局限性,探讨快速简便检测射野特性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配合三维射野分析仪测量加速器6 MV X线不同射野大小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PDD和离轴比曲线OCR,并以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相同条件的OCR。(1)比较采用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PDD的差别。(2)比较两维矩阵与电离室半导体探头测量射野的对称性、平坦度、射野大小和半影等的差别。结果:对小于15 cm×15 cm照射野,半导体探头和电离室测量PDD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两者偏差小于1.3%。对于20 cm×20 cm照射野,半导体探头的测量结果大于电离室,最大差别3.5%,偏差为2.6%。用半导体探头与电离室测量射野的大小,两者的最大差别为0.6 mm,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与前两者比较,最大差别为2.9 mm,最小差别0.5 mm。三种方法测量的射野平坦度差别在1.2%~2.6%,矩阵的测量数值在半导体和电离室测量范围之内。结论:在检测加速器射野性能时,二维矩阵可以快速检测射野平坦度、对称性,但测量射野大小时可能有较大误差,不宜用作验收加速器和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