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短期应用对大鼠受致死剂量脂多糖(LPS)攻击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此保护作用是否与1,25-(OH)2D3对CD4+CD25+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方法:将大鼠分成3个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1,25-(OH)2D3 0.125μg/只、0.25μg/只、1μg/只灌胃,3次/周,共2周。另设对照组给予赋形剂。给药后第15天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10mg/kg),每组10只用于观察96 h内的死亡率;其余10只大鼠注射LPS 6 h后抽取外周血并留取脾脏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Foxp3m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结果:用1,25-(OH)2D3预处理的各组大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各组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25-(OH)2D3能够有效保护大鼠抵抗致死剂量LPS的攻击,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1,25-(OH)2D3上调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2.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比较成功者与复发者手术前后的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结果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缩短(P<0.05);Ⅱ、aVR、V3、V4、V6导联麦氏指数术后减小(P<0.05);手术后成功者与复发者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无差异。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一些导联中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减小;术后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对手术是否成功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的CT影像学特征,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MP。方法对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MP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P的治疗时间分为入院时及2、4周组进行CT影像表现比较,并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6例MP患者CT影像入院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变(75.0%,27/36)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91.7%,33/36);治疗2周后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5.6%,2/36)和合并肺外病变(5.6%,2/36);治疗4周后病变完全消失。入院时与治疗2、4周时的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20例中磨玻璃样变占15.0%(3/20),小斑片状实变影占20.0%(4/20),明显低于成人组(75.0%、50.0%),而大片状实变影(75.0%,15/20)、肺不张(15.0%,3/20)、淋巴结肿大(25.0%,5/20)、胸膜腔积液(10.0%,2/20)和支气管扩张(10.0%,2/20)比例则明显高于成人组(43.8%、6.3%、12.5%、6.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有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1例帕金氏病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静脉缓注2~4mg咪达唑仑或半剂至一剂的氟芬合剂进行镇痛-镇静。在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静脉给予芬太尼0.05~0.1mg/次或丙泊酚1-4mg/kg/h持续泵入,在进行电生理检测前15~30min停止追加药物,以保证患者能清醒配合。全程监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等生命指标。结果患者入手术室后SBP、HR较手术前日晨明显升高20%~3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MAC技术后与入手术室后相比,发现SBP降低28%,两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MAC技术后与手术前日晨SB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监测的麻醉管理用于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屈杰  付雪聪  李培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62-2563
文章从络病学的相关理论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认为"久病肺虚,痰瘀阻络,肺失肃降"是本病的络病学的病机关键,根据"络以通为用"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活血通络,化痰降气"的治疗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化瘀涤痰汤"治疗本病的经验和体会,以期对本病的治疗思路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16S rRNA基因的快速鉴定细菌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耐药菌的分子遗传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生部室间质评菌株和临床病人标本分离培养纯菌落,用双蒸水稀释菌落,然后直接以菌液为模板优化反应体系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再测序扩增片段。将测序结果在细菌Ribosomal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序列同源性鉴定病原细菌。结果本实验鉴定的卫生部质评菌株结果与卫生部报告结果一致。本实验能够一次性鉴定出临床病人标本分离的菌株。结论本研究优化了一种免纯化细菌核酸直接PCR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的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病原细菌16S rRNA基因鉴定方法可用于细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16例AMAN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干预,24 h后行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神经元发生变化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或下降超过30%的点判定为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AMAN患者血清干预与健康献血者血清干预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比较,有21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内质网蛋白29、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蛋白酶体α亚基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电压门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为凋亡相关蛋白.结论 在AMAN患者血清作用下,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8.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目前病理学家普遍认为其介于良恶性之间,少数可转移,说明其中一部分有复发的可能,属于低度恶性肿瘤[1],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范围由肿瘤大小决定,可以适当扩大切除范围,甚至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孕期亲密伴侣暴力(IPV)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联,并分析孕晚期就寝-晨起规律在其关联中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3月-2019年6月在合肥市三家医院的产科门诊招募孕妇4908名,使用WHO多国妇女健康和家庭暴力研究小组总结而来的清单式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孕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暴力和总IPV发生率分别为9.1%、1.4%、0.9%和9.7%,SGA发生率为7.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IPV与SGA正向关联(OR=1.59);分别按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分层,7∶00后起床、22∶00-23∶00和23∶00后就寝组的IPV与SGA正向关联(OR=2.85、2.18、1.98);按就寝-晨起规律分层,非早睡早起组的IPV和IPV组的非早睡早起与SGA正向关联(OR=2.15、3.32)。结论:孕期遭受IPV(尤其是精神暴力)会增加SGA的风险,而就寝-晨起规律会使IPV与SGA的关联在不同的规律下增强或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