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7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92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41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373篇 |
外科学 | 149篇 |
综合类 | 515篇 |
预防医学 | 152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18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48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波谱对肿瘤分级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周围区域的磁共振波谱在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51例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分为低度恶性(WHO Ⅰ~Ⅱ级)和高度恶性(WHO Ⅲ~Ⅳ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肿瘤周围区域代谢物的相对定量,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获得ROC曲线.结果:高度和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相同部位的比较显示在瘤周1、2区域Cho/Cr、Cho/NAA、NAA/Cr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NI(Cho/NAA index)在两个体素区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NI在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体素1、2依次为0.897±0.063、0.726±0.055,在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瘤周体素1、2依次为1.566±0.113、1.131±0.079;利用ROC曲线显示瘤周体素1区域CNI 1.102时,AUC为0.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81.6%;在瘤周体素2区域CN10.925时,AUC为0.8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87.5%.结论:瘤周区域的代谢变化反映了星形细胞肿瘤对于肿瘤周围的浸润程度,从而对肿瘤的恶性度分级有帮助. 相似文献
33.
34.
脑池段面、前庭蜗神经及其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3D-CISS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脑池段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结构显示的价值,为临床耳科病例选择最优检查方式.方法:对48位正常体检者和8位伴有面神经或前庭蜗神经异常的病人行3D-CISS MR成像,在MPR、MIP图像上最大程度地显示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结果:48位正常体检者的脑池段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其分支、内耳膜迷路显示率均为100%;8例面神经或前庭蜗神经异常患者均有明显异常MRI表现:其中1例显示双侧听神经瘤,1例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包绕面听神经,1例为右侧脑池内蛛网膜囊肿压迫前庭蜗神经,1例为面、前庭蜗神经及相邻血管粘连,1例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显示蜗神经萎缩变细,3例显示动脉血管压迫面听神经.结论:3D-CISS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耳蜗前庭神经及内耳膜迷路的精细结构,对于内耳异常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1989—2000年6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断端吻合、血管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残端结扎等方式修复损伤血管。结果:随访2--11年,62例肢体存活,6例截肢,2例出现轻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早期诊断是肢体抢救成活的关键,损伤动脉应尽可能在6—8h内进行修复,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积极治疗多发伤、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本文旨在以右侧冠状动脉为观察点,评估在前瞻性冠状动脉CT成像的基础上使用运动伪影的校正技术SSF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宣武医院2014年
3月至4月29例心率60~80/min的可疑冠心病病人,采用GE宝石能谱CT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选择图像质量最佳的时相采用SSF技术对其进行运
动校正处理.按照美国心脏学会15段分法将右侧冠状动脉分为4段,再将每段分为近、中、远三小段,由两名高年资医师按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前瞻性CCTA 扫描的原
始图像及校正后的图像进行量化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方法进行逐小段及总体分析,比较校正前后图像质量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共采集到27名患者318小
段评分信息.采用SSF校正后经经统计学分析,各小段图像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第2段有显著改善,其近段:Z=-3.377P=0.001;中段:Z=-3.500P=0.
000;远段:Z=2.579P=0.000.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Z=9.508P =0.000.结论 SSF技术能很好的消除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右侧冠状动脉运动
伪影.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对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预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为了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应该加强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以及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8.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崔公让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可因深静脉血栓形成而继发,也可因肢体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能全而原发,多发于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者。由于下肢慢性溃疡,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劳动能力,所以下肢静脉溃疡备受医患多方关注,本次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透明质酸填充注射额颞部导致相关血管栓塞及上睑下垂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透明质酸溶解酶注射治疗,以及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地塞米松等方法,对额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后即刻出现血管栓塞、视力受损、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经对症处理,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7 d复查,右上睑恢复正常,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额颞部透明质酸填充注射血管栓塞风险仅次于眉间-鼻根区域、鼻唇沟区域等处,出现栓塞时,尽早应用透明质酸酶溶解、扩容扩血管改善循环、局部减压、高压氧治疗及抗感染等急救措施,可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和进展,最大程度减轻对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40.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分流术后6年"入院。入院查体口唇及四肢末梢中度紫绀,单一心音,心脏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杵状指(趾)。经皮血氧饱和度75%~80%,入院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双向格林术后,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处血流速度0.42 m/s。入院行心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三维重建了解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