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7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68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254篇 |
内科学 | 170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159篇 |
综合类 | 524篇 |
预防医学 | 195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4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68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文题释义:杜仲:杜仲是中国传统的中药药材,其具有增加机体免疫性、强身健骨的疗效,研究表明杜仲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促进骨组织的愈合。近年来对于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杜仲醇:是杜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可以增强关节炎大鼠骨组织的强度,并且具有降血压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背景:目前关于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治疗骨关节炎能增强骨组织的愈合能力,但是关于杜仲对根尖周炎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炎大鼠组织蛋白酶K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根尖周炎组20只及对照组4只,根尖周炎组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4周后,取根尖周炎组及对照组各4只拍摄MICRO-CT,计算根尖周炎骨破坏量,确认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饲养第5周,将剩余16只根尖周炎大鼠随机分为杜仲醇提取物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每天灌胃杜仲醇提取物5 mL/kg或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每组取4只大鼠拍摄MICRO-CT,分析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骨组织的修复能力,另外取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右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骨吸收体积为(0.223±0.009) mm3,根尖周炎组骨吸收体积为(0.945±0.037) mm3,两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大鼠根尖周炎模型构建成功;②灌胃4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组骨吸收体积较灌胃前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灌胃4周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根尖周炎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较灌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杜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并且可以促进大鼠根尖周炎骨组织的愈合。ORCID: 0000-0001-5450-7016(吴大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及与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受体1 (TRPV1)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19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首次就诊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以明确病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其进行TRPV1基因rs222747、rs222748、rs806508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205例健康或无慢性咳嗽的外科患儿作为对照。结果:19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布如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96例(49.2%)、CAV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CVA+UACS)48例(24.6%)、感染后咳嗽34例(17.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7例(8.7%)。 TPPV1基因rs222747、rs222748、rs8065080位点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rs222747(CC、GC、GG);rs222748(CC、TC、TT);rs8065080(CC、TC、TT)。rs22274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故未进行下一步分析。慢性咳嗽组和对照组比较rs222748位点、rs806508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中CVA、UACS、感染后咳嗽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TRPV1基因rs222748和rs806508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1例Turner综合征(TS)伴快进展型青春期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2年1月19日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病门诊就诊的1例TS伴快进展型青春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 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样,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 对患儿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以Turner综合征快进展型青春期及Turner syndromerapidly progressive puberty为中、英文关键词, 在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博库、CBMdisc、PubMed等数据库中, 检索TS伴快进展型青春期患儿相关文献, 检索年限设定为2021年11月9日至2022年5月31日, 总结该病患儿临床特征及染色体核型。结果患儿为13岁2月龄女性, 患儿9岁时乳房开始发育, 10岁时身高增长缓慢, 渐矮小, 11岁时月经初潮, 13岁时于外院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46, X, i(X)(q10)。患儿入院时, 身高为143.5 cm(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伤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均给予改善微循环、抗凝、脑保护等治疗; 经过3、7和14 d治疗后行脑电图、神经功能评分测定。结果 有效组在治疗后3、7和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05); 无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比较,有效组BSI在治疗后3、7和14 d 均明显改善(P<0.05),而无效组BSI在治疗后3 d出现恶化(P<0.05); 有效组DTABR反应显著迟于BSI,直至治疗后7 d开始改善(P<0.05); 无效组DTABR在治疗后3、7 d发生显著恶化(P<0.05)。有效组在经过3 d治疗后BSI和 DTABR均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治疗3 d后BSI出现降低,而DTABR在治疗7 d后才降低,均较无效组提前(P<0.05)。结论 脑电图相关指标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害恢复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7.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是一组相对少见的以较长时间的可逆性脑动脉收缩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多数继发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产后,特征性临床表现为突发“雷击样头痛(thunderclap headache,TCH)”,可伴有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维拉帕米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且在1~3个月内可自行恢复正常。现将1例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患者,女,24岁,因“头痛10 d,言语不能1 d”于2017年11月21日入我院。患者入院10 d前“感冒”后出现头痛,以右侧颞部为主,间断出现,性质为胀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及视物不清,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自行服用“止痛剂”治疗,头痛无明显缓解。入院1 d前睡眠过程中突发胸闷、口手麻及言语不能,出现口角歪斜及流涎,四肢活动自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颅脑CT提示脑内缺血灶;血常规WBC 12.4×109/L,Hb 76 g/L,给予对症处理(具体用药不详)后约3~4 h症状好转,但家属发现患者反应迟钝,对答及执行命令能力下降,2017年11月21日我院头颅CT示脑内多发异常信号。既往史:引产10余天(妊娠7个月余,否认产后大出血史),无头部及外伤病史,无偏头痛病史,无高血压及相关家族史。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额叶挫伤合并隐匿性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四科自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患者12例,术前行颅脑冠状位及矢状位CT及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所示颅内出血损伤程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12例患者术后恢复GOSⅤ级6例(包括4例保守治疗),GOSⅣ级3例,GOSⅢ级2例,GOSⅡ级1例。
结论早期准确诊断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为急性起病,例1为产后2 d出现持续高血压,以癫疒间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例2遭雷击后出现以声音嘶哑、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颅脑MRI检查急性期均显示以大脑后部为主的异常信号,恢复期异常信号可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RPLS临床表现为脑病的症状,急性期MRI的脑白质异常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