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8篇
  6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T2DM患者46例(T2DM组),其中伴肥胖者23例(T2DM+FAT组)、单纯T2DM 23例(单纯T2DM组);非T2DM患者56例(非T2DM组),其中单纯非T2DM患者33例(单纯非T2DM组)、伴肥胖者23例(非T2DM+FAT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腹部皮下及大网膜脂肪组织的HO-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HO-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①在腹部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中,单纯T2DM组及T2DM+FAT组的HO-1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单纯非T2DM组及非T2DM组+FAT组,且T2DM+FAT组低于单纯T2DM组(P均<0.05)。网膜脂肪组织中的HO-1 mRNA表达量与BMI、HbA1c呈负相关(P均<0.01)。②在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单纯T2DM组及T2DM+FAT组的HO-1蛋白表达量分别低于单纯非T2DM组及非T2DM组+FAT组(P均<0.05),其中T2DM+FAT组网膜脂肪组织的表达量与BMI、FPG、TG呈负相关(P均<0.05)。③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网膜脂肪组织HO-1蛋白表达量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的HO-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MI越高,其表达量越低,HO-1表达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2.
背景:实验室前期已初步表明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显著,且能明显改变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自然衰老比格犬的抗衰老作用。 方法:选用自然衰老的健康比格犬(6至7岁龄)16只,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和衰老治疗组,以健康青年犬(3至4岁龄)作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治疗组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番茄红素联合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的DMEM/F12细胞培养液和等量葵花籽油。治疗过程中定期观察各组犬的一般状况,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浓度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治疗24周后处死全部动物,观察各器官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衰老对照组和衰老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青年对照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高于青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衰老对照组和衰老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衰老治疗组经24周治疗后,比格犬皮毛明显光滑,活动力加强,食欲较好;与治疗前和衰老对照组比较,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治疗第8周起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从第6周起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丙二醛浓度从治疗第4周起显著降低(P均<0.05)。③实验结束后,与衰老对照组比较,衰老治疗组各组织器官结构清晰,基本无炎性浸润,无明显坏死及纤维化病变,与青年对照组组织器官表现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治疗能不同程度提高自然衰老比格犬血清抗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浓度,且能促进修复改善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故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和行为功能状态。方法收集2013-07—2014-06的ALS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神经病学联盟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的诊断标准,并行头颅MRI或CT检查除外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收集与ALS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相匹配,无精神神经疾病病史且神经系统查体正常的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的量表评分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动物言语流畅性测验(aVF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DMT)、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画钟测验(CDT)、神经精神量表(NPI)。结果ALS组与对照组相比,aVFT、WSCT正确数、WSCT错误数、WSCT持续错误数、WSCT总分类数、DST顺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MMSE、WSCT非持续错误数、TMT-A耗时数、TMT-B耗时数、AVMT2、AVMT5、DST总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DMT、CD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S患者存在认知和行为功能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包括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性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肺部转移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5.
156.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90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生化检验,研究组45例采用生化检验,对两组诊断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化检验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检验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在评价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价值。方法: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6周期以表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化疗前1 d及每周期化疗后的第3天,行常规超声测量及应用STI分析软件测量左室长轴基底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结果:常规超声参数:第5、6周期表柔比星累积剂量分别达450 mg/m2、540 mg/m2时,E/A减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指标:第3周期时表柔比星累积剂量达270 mg/m2,左室壁基底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开始减低(P0.05);第5、6周期时SRe、SRa明显减低(P0.01),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减低(P0.05)。结论:在化疗进程中,STI指标较早出现异常,而常规超声参数则较晚出现异常,故STI能更敏感地评价ATC对乳腺癌患者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早期患者左心室各节段面积应变峰值及达峰时间,评价其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选出病例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病例组分为三组,左前降狭窄组(LAD)15例,左回旋狭窄组(LCX)11例,右冠脉狭窄组(RCA)9例。经胸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左室全容积三维动态图像存储,应用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得出左心室16节段的面积应变峰值(PAS)及整体面积应变峰值(PAS-glo),左心室16节段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AS)及整体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AS-glo)。比较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面积应变曲线的形态和走形趋势基本一致。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狭窄冠脉所对应支配的节段面积应变峰值明显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组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室间隔中间段的PAS降低,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室间隔中间段的TAS延长;LCX组后壁基底段、侧壁基底段、后壁中间段的PAS降低,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后壁中间段、侧壁中间段的TAS延长;RCA组室间隔基底段、下壁中间段的PAS降低,室间隔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TAS延长。整体面积应变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早期患者的左室局部应变的异常,从而评价其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9.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2007-2016年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率与病死率的情况,探讨此类患儿的死亡原因,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案室记录、出入院登记本查对并记录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基本信息,按时间分为前5年(2007-2011年)和后5年(2012-2016年)两组,统计其出生率、死亡率、死亡原因。结果: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分娩73 716例新生儿,其中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921例。前5年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49%(1.04%~1.72%)、31.10%(27.10%~47.50%),后5年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12%(1.02%~1.33%)、23.68%(20.00%~26.41%),后5年与前5年比较出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周组、28~32周组、>32周组VLBW和ELBW总体死亡构成比分别为47.89%、22.09%、1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前4位主要病因分别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出血。但市区和周边区县患儿死亡原因的具体构成比不同:市区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肺出血死亡构成比分别为52.63%、23.68%、6.58%、5.26%;周边区县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肺出血死亡构成比分别为60.82%、28.07%、9.36%、7.02%,虽然周边区县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新生儿畸形及肺出血的死亡构成比均高于市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7-2016年12月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临床应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及肺表面活性剂产房内的及时应用,加强对周边区县地区孕期保健工作的宣教,提高孕期产前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