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行经前后或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甚至连带腰痛,有时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倒等危象。  相似文献   
10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中医治疗该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中医推拿属纯物理治疗手段,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及推广。一指禅流派的代表人物曹仁发教授认为本病首要调肝脾,其次要兼顾心肾。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时,首推胃肠周围,即腹部和腰部,局部取穴能更好地直达病所,更快缓解病人痛苦。推拿亦不离辨证,配合相应手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曹教授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锻炼,通过医患配合、共同治疗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疗效,并且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时间段选取,根据患者住院号,采用抽签方式对患者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8),前者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卧床时间及住院预后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SD及LVDD小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83%(55/58),与对照组96.15%手术成功率(50/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手术成功率相当,但前者能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预后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得以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定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半骨盆标本 3 0个 ,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作系列截骨面 ,用一斯氏针由最小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 ,在髂骨后外侧穿出点为P。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 ,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出 ,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 ,其中A为髂前上、下棘间的切迹 ,B为坐骨大切迹 ,并作AB的中垂线CD。结果 :P位于AB的中垂线上 ,P点距AB的距离为 (15 .3± 4.7)mm ,斯氏针与AB的夹角为 (90 .1± 4.7)° ,与CD的夹角为 (2 5 .3± 3 .9)° ,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 (82 .0± 7.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 15 .0mm处 ,该截面平均直径为 :(5 .2± 1.9)mm。结论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髂前上下棘之间切迹与坐骨大切迹连线中点上方 (15 .3± 4.7)mm处 ,其进针方向与该线呈 (90 .1± 4.7)° ,与该线中垂线呈 (2 5 .3± 3 .9)° ,该拉力螺钉直径为 (5 .2± 1.9)mm ,长度为 (82 .0± 7.9)mm。  相似文献   
105.
改良手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双侧下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04年以来对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探索提高其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23例重症脑瘫痉挛性双侧瘫.男14例,女9例;年龄3~12岁,平均5.7岁;主要症状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双下肢肌紧张,家长扶持站立,双下肢呈剪刀步态,双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足尖着地行走.体格检查双髂腰肌、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部分或多数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依Ashworth分级,为3~4级.治疗方法对动态性肌痉挛,采用肌内肌腱切断或肌筋膜切断;对静态性肌痉挛行肌腱滑动延长,胫前肌腱劈开外侧1/2移位.然后用自制外固定器矫形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双踝、足中立位,双下肢外展30°,6周后去除外固定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平均2.2年.优良21例,有效2例.[结论]严重脑瘫痉挛性双侧瘫,一期多关节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外固定矫形,术后配合家庭长期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多模态超声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对KF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6例KF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模式包括常规二维超声(ultrasoun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超声弹性成像(elastography imaging,EI)、三维超声重建(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等多模态超声检查形式。所有病例均经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常规US:36例KFD中单侧颈部30例(其中单侧多枚多区域淋巴结肿大者27例),双侧多发6例;3例单发,33例多发;多广泛累及颈上、颈中、颈下或锁骨上淋巴结群(颈部Ⅱ、Ⅲ、Ⅳ、Ⅴ区),呈簇状分布或串珠状排列,未见明显融合,形态饱满,少数为类圆形,36个淋巴结平均最大横径(T)(10.5 ± 4.1)mm;平均最大纵径(L)(19.8 ± 7.1)mm;T/L平均0.70 ± 0.36。其均有完整、清晰的边界回声,其中30例周围组织水肿、回声增强(83.3%),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31例可见淋巴门回声(86.1%),5例淋巴门结构显示不清或消失(13.9%)。②CDFI及CEUS:CDFI显示KFD内部多为淋巴门型血流,信号丰富。血流Adler分级Ⅱ~Ⅲ级,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0.60 ± 0.08,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0.85 ± 0.12。CEUS成像模式下,在增强动力学模式方面,20例为离心型增强,13例为弥漫型增强,3例不典型改变;在增强的均匀性方面,多为弥漫非均匀充盈型,内可见小片状坏死组织无充盈区域。③EI:36例KFD病灶质地中等偏硬,弹性应变率比值(elasticity strain ratio,ESR)2.05 ± 0.78;④3?DUS:KFD内部可见粗细不等的网状条索样结构立体分布。结论:KFD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模态超声检查有助于全面把握KFD信息,综合评价其相关特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采用静息脑电技术研究正常成年人额叶alpha波偏侧化是否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验证静息脑电alpha波偏侧化作为情绪调节能力指标的稳定性.方法 正常青年人(18~ 25岁)30人,正常中年人(40 ~ 50岁)30人,首先采集脑电,对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将最终数据转化成自然对数,然后用SPSS 17.0软件处理,对两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成年人额叶静息脑电Alpha波存在偏侧化(F =6.865,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额叶静息脑电在F3/F4点(t=-0.346,P>0.05);F7/F8点(t=-0.121,P>0.05);FP1/FP2点的偏侧化程度均不存在差异(t=-0.192,P>0.05).结论 正常成年人额叶静息脑电偏侧化不受年龄因素影响,额叶静息脑电Alpha波偏侧化作为情绪调节能力的指标在年龄差异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髋臼横断骨折及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后臼顶负重区的负重面积。方法 :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骨盆 5具 (含双侧股骨中上段 )。标本分为如下各组 :Ⅰ组 (完整骨盆 ) ,A组(前柱单钢板内固定 ) ,B组 (后柱单钢板内固定 ) ,C组 (前柱单钢板加后柱单钢板内固定 ) ,D组 (前柱拉力螺钉加后柱单钢板内固定 ) ,用特制的夹具将骨盆和股骨固定于单足站立中立位 ,去除髋关节囊 ,将压敏片贴于股骨头上 ,分别测量各组标本髋臼臼顶负重区的负重面积 ,对所得数据通过SPSS 10 0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LSD法多重比较。结果 :Ⅰ组 ,A组 ,B组 ,C组 ,D组的臼顶负重区负重面积 (cm2 )分别为 :4 4 3± 0 5 7、2 36± 0 4 2、2 6 1± 0 4 4、3 30± 0 5 2、34± 0 4 1。对以上 5组中臼顶负重面积进行LSD法多重比较 ,结果为Ⅰ组与A、B、C、D四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ⅠA<0 0 1,PⅠB<0 0 1,PⅠC<0 0 5 ,PⅠD<0 0 5 ) ,A组与B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AB>0 0 5 ) ,C组与D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CD>0 0 5 ) ,A、B两组与C、D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AC<0 0 5 ,PAD<0 0 5 ,PBC<0 0 5 ,PBD<0 0 5 )。结论 :对于髋臼横断骨折 ,即使给予解剖复位内固定 ,髋臼臼顶负重面积也不能恢复至正常。双柱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对重度痉挛性脑瘫双下肢多关节畸形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重度痉挛性脑瘫患儿30例,均表现为双下肢多关节畸形,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双侧髂腰肌、髋内收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胫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大多有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依Ashworth分级,为3~4级.治疗方法:一期行双下肢多关节软组织松解,对动力肌痉挛,采用肌内肌腱切断或肌筋膜切断;对静态性肌痉挛(挛缩)行肌腱滑动延长, 胫前肌腱劈开,外侧1/2移位.然后用自制可调外固定器固定,保持双下肢外展45°,膝关节伸直,踝、足中立位,术后6周去除外固定器行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3年,平均2.5年.优良26例,有效4例.结论 重度痉挛性脑瘫双下肢多关节畸形,一期行多关节软组织松解,平衡肌力,矫整畸形,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支具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研制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并应用于7例(8侧)新生儿股骨干骨折。股骨干上1/3骨折2侧,股骨干中1/3骨折6侧,术前骨折成角44°~83°(平均62.4°)。结果应用支具后股骨断端成角0°~22°(平均14.0°),住院时间2~3d,无皮肤受损及支具脱落。随访6~36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骨折愈合良好,双下肢长度差别〈1cm,患肢功能活动正常。结论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是治疗新生儿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护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