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1H-MRS在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放化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收集已行外科手术和/或放射治疗且临床疑为复发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26例,行单体素1H-MRS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或者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增强扫描和波谱分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例患者中共有12例诊断为肿瘤复发。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之间的Cho/Cr、Cho/NAA和NAA/Cr比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以Cho/Cr=2.5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6.2%。以Cho/NAA=3.42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92.9%。NAA/Cr比值在假性进展组高于复发组,以1.97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论 1H-MRS有助于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联合化疗药物 -羟基喜树碱 (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 ,得出不同温度 (37 0℃ ,4 1 0℃ ,4 2 0℃ ,4 3 0℃ )下的药物生物活性曲线 ,并对各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一温度下 ,HCPT浓度越高 ,则细胞存活率越低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同一HCPT浓度下 ,当药物浓度 <6 0 μg mL时 ,随着温度的增高 ,细胞存活率降低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药物生物活性曲线特征参数IC50 值与温度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结论 :同一温度下 ,羟基喜树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 ,而在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 ,加温治疗与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温度依赖性 ,并且证明羟基喜树碱为无阈值药物 ,加温与HCPT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3.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结果和术中淋巴结情况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析探讨CT检查对于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6月 -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 86例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胸部CT、术中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结果。CT和手术诊断淋巴结异常的标准是 :淋巴结最小径≥ 10mm ,CT检查和术中检查淋巴结异常相一致者定义为敏感性 ,CT发现淋巴结异常而病理报道为淋巴结转移者定义为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淋巴结的大小关系密切 ,当淋巴结短径 <10mm时淋巴结的转移率为 16 % (12 77) ;10~19mm时转移率为 4 0 % (5 4 136 ) ;2 0~ 2 9mm时转移率为 75 % (2 7 36 ) ;≥ 30mm时转移率为 6 6。总的敏感性为 6 6 % (16 9 2 5 5 ) ,特异性为 5 1% (131 2 5 5 )。结论 :CT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尤其淋巴结短径≥ 2 0mm时 ,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影响CT准确性的因素有淋巴结大小以及患者是否伴有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84.
热疗与化疗对放射存活曲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与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放射存活曲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更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方法,得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浓度为0.5μg/mL)单独或联合与放射作用下的细胞存活曲线,并通过对各组曲线特征参数的分析来观察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单放、加温与放射、HCPT与放射、加温与HCPT并用放射各组的Do、Dq、N、SF2、β值逐渐减小,K、α、α/β值逐渐增大。结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均能增加Anip97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使细胞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能力减弱,直接杀伤效应增加,且HCPT作用强于加温,而二者联合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5 8岁。 5年前无意中扪及左前上胸部一枣样大小肿块 ,质硬 ,不活动 ,无压痛 ,无其他不适。肿块缓慢增大 ,近半年来 ,生长迅速。专科检查 :老年女性 ,神志清 ,精神好 ,表浅淋巴结不大 ,左前上胸壁锁骨下区明显饱满 ,隆起 ,质硬 ,无压痛 ,不活动 ,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 :左上胸壁于第 2前肋处示约8cm× 7cm× 7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边缘光整 ,以向胸廓内生长为主 ,内示斑块状、细条状致密钙化灶 ,其周边示散在放射状略高密度瘤骨 ,肋骨呈膨胀性网格状改变 ,局部骨轮廓破坏消失 ,肿块向外压迫胸肌移位。CT诊断 … 相似文献
8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48岁。因右乳皮肤红肿 3个月 ,肿物 2周入院。查体 :右乳皮肤发红 ,以乳头为中心 ,直径约 10cm ,乳晕区皮肤橘皮征阳性 ,皮肤增厚 ,皮温高 ,触痛。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4.0cm× 2 .5cm× 2 .0cm质硬肿物 ,活动差 ,边缘距乳头约 2 0cm ,同侧腋下可触及直径约 2 0cm质硬肿大淋巴结 ,与基底粘连。右乳腺钼靶片 :右乳外上象腺可见直径 2 4cm肿物阴影 ,边缘不整 ,其内未见钙化影。术中见右乳外上象限直径 4cm肿物 ,与周围分界不清。临床诊断 :右乳腺炎性乳腺癌 (T4dN2 M0 )。快速病理见灰红淡黄色不规则… 相似文献
87.
1临床资料 男,3.5岁.间断性低热半年,头部肿块2月.1周前出现头痛.查体示后枕左侧局部隆起,伴局部颅骨缺损.无任何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示:左后颅窝可见一卵圆形肿块,大小约4.2 cm×4.5cm×5.3 cm,后方枕骨破坏,四脑室受压狭窄变形,继发上脑室系统积水扩大.病灶周围在T1、T2加权像均见弧线状低信号.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6-01-2021-09-31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7例)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合计2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行MD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强化特点,观察有无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有无节段增强反转、中央瘢痕、假包膜,有无肾周浸润、肝脏和(或)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均误诊为肾癌,其中18例为单侧发病,左肾9例,右肾9例;3例为双侧多发。病灶皆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最大径1.0~12.9 cm,平均4.2 cm。14例突出于肾轮廓外,仅有2例向肾窦内突入,5例瘤灶过大,肾轮廓及肾窦均呈受压推挤改变。CT平扫呈稍低、等、稍高密度,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0例病灶内囊变、坏死,3例病灶内出现小片状出血,1例病灶内出现钙化。增强扫描示,19例皮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造影剂廓清,密度趋于均匀,呈“速升缓降”或“...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