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目的 :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联合化疗药物 -羟基喜树碱 (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 ,得出不同温度 (37 0℃ ,4 1 0℃ ,4 2 0℃ ,4 3 0℃ )下的药物生物活性曲线 ,并对各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一温度下 ,HCPT浓度越高 ,则细胞存活率越低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同一HCPT浓度下 ,当药物浓度 <6 0 μg mL时 ,随着温度的增高 ,细胞存活率降低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药物生物活性曲线特征参数IC50 值与温度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结论 :同一温度下 ,羟基喜树碱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 ,而在一定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 ,加温治疗与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显著的温度依赖性 ,并且证明羟基喜树碱为无阈值药物 ,加温与HCPT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2.
MRI是乳腺癌的一种新的、重要的检查方法。增强MRI对侵袭性乳腺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MRI对乳腺癌手术方案的制订、鉴别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就MRI和其他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比较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前肺门纵隔淋巴结CT检查结果和术中淋巴结情况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析探讨CT检查对于诊断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6月 -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 86例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胸部CT、术中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结果。CT和手术诊断淋巴结异常的标准是 :淋巴结最小径≥ 10mm ,CT检查和术中检查淋巴结异常相一致者定义为敏感性 ,CT发现淋巴结异常而病理报道为淋巴结转移者定义为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淋巴结的大小关系密切 ,当淋巴结短径 <10mm时淋巴结的转移率为 16 % (12 77) ;10~19mm时转移率为 4 0 % (5 4 136 ) ;2 0~ 2 9mm时转移率为 75 % (2 7 36 ) ;≥ 30mm时转移率为 6 6。总的敏感性为 6 6 % (16 9 2 5 5 ) ,特异性为 5 1% (131 2 5 5 )。结论 :CT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尤其淋巴结短径≥ 2 0mm时 ,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影响CT准确性的因素有淋巴结大小以及患者是否伴有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84.
热疗与化疗对放射存活曲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细胞学实验方法,观察加温与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放射存活曲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更科学的方法。方法: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方法,得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浓度为0.5μg/mL)单独或联合与放射作用下的细胞存活曲线,并通过对各组曲线特征参数的分析来观察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单放、加温与放射、HCPT与放射、加温与HCPT并用放射各组的Do、Dq、N、SF2、β值逐渐减小,K、α、α/β值逐渐增大。结论:加温与羟基喜树碱均能增加Anip97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使细胞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能力减弱,直接杀伤效应增加,且HCPT作用强于加温,而二者联合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1例其MRI表现病灶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无或有轻~中度水肿,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注射造影剂Gd-DTPA后有明显增强。结论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1H-MRS在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放化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收集已行外科手术和/或放射治疗且临床疑为复发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26例,行单体素1H-MRS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或者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增强扫描和波谱分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例患者中共有12例诊断为肿瘤复发。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之间的Cho/Cr、Cho/NAA和NAA/Cr比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以Cho/Cr=2.5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6.2%。以Cho/NAA=3.42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92.9%。NAA/Cr比值在假性进展组高于复发组,以1.97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论 1H-MRS有助于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7.
MRI与核素骨显像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MRI与核素骨显像对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48例同时进行了MRI和核素骨显像并确诊为脊柱转移瘤的病例,以MRI扫描野内脊柱为观察目标,人为地将脊柱分为颈椎、上段胸椎(T1~4)、中段胸椎(T5~8)、下段胸椎(T9~12)、上段腰椎(L1、2)、下段腰椎(L3~5)、骶椎,比较MRI与核素显像对该部位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48例患者,MRI共检查173个区段,其中显示阳性的84个区段中共计210个病灶,确诊("真阳性")206个,漏诊("假阴性")4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8.1%.核素骨显像与之相对应的84个区段上,病灶确诊("真阳性")142个,漏诊("假阴性")49个,另有"假阳性"52个,其诊断敏感性为73.8%.结论在显示脊柱转移瘤方面,MRI较核素骨显像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受扫描范围的限制,目前核素骨显像仍是筛选肿瘤患者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根据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代谢物的差异,评估磁共振波谱成像对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颅内转移瘤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23例及单发脑转移瘤15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及1H-M RS检查。检测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及脂质(Lip)、乳酸(Lac)的变化,计算Cho/Cr、Cho/NAA及NAA/Cr的比值进行比较。对瘤周Cho/Cr、Cho/NAA、NAA/Cr及肿瘤实质内Cho/Cr的比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Cho/Cr、Cho/NAA、NAA/Cr及肿瘤实质内Cho/Cr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瘤周水肿区Cho/Cr比值为1.33时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9%、100%、89.3%。而瘤周水肿区Cho/NAA比值为1.25时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2%、100%、90.7%。结论 M RS波谱分析,特别是对瘤周代谢物比值的测量及ROC曲线分析,能够有效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鉴别肺炎型黏液腺癌(PTMA)与大叶性肺炎(L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PTMA(PTMA组)和129例LP患者(LP组),按7∶3比例将其纳入训练集(n=131)和测试集(n=55)。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勾画病灶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观察3种模型鉴别PTMA与LP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和呼吸道症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模型鉴别训练集和测试集PTMA与L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和0.909。最终纳入16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鉴别PTMA与LP的AUC分别为0.909和0.870;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939和0.933。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鉴别PTMA与LP的AUC均大于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 平扫CT影像组学有助于鉴别PTMA与LP。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8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影像临床特征。结果 89例中腺癌(SIA)34例,间质瘤(GIST)22例,淋巴瘤(PSIL)1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N)15例。SIA比GIST、PSIL和NEN更多发于十二指肠,GIST比SIA、PSIL和NEN更多发于空肠,PSIL和NEN比SIA和GIST更多发于回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A最大径多小于GIST和PSIL(P<0.01)。SIA多边界模糊,GIST多边界清晰(P<0.01)。GIST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率高于SIA和PSIL;NEN动脉期强化率高于SIA和PSIL,静脉期强化率高于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和NEN廓清率均高于SIA和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比NEN更容易发生瘤内坏死,GIST比PSIL更容易伴发溃疡,SIA和PSIL比GIST和NEN更容易合并周围淋巴结肿大,SIA比GIST、PSIL、NEN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