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评价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96例可疑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行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标本送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癌者行根治手术;CNB结果阴性者术中肿块切除冰冻活检确诊后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196例患者中,CNB阳性结果158例,阴性38例,其中5例术中冰冻证实为假阴性,没有假阳性结果.CNB诊断的敏感性96.9 %,特异性100 %.结论 伴有乳腺肿块的乳癌CNB诊断的准确率高,无假阳性结果,为乳癌术前诊断或新辅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对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特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结果1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肿块或伴乳头溢血,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扩张导管内不规则实性中低回声光团,部分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点.免疫组化 SMA 、Calponin 和 p63显示肌上皮缺如或不连续;高相对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 CK5/6在癌组织未见表达.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单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或伴导管内原位癌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乳腺组织已属充分治疗,伴微浸润者宜按照浸润性导管癌治疗.  相似文献   
183.
雷海  权毅  王海燕  朱林江 《现代医学》2011,39(5):556-55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17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5例单点双管腋窝负压引流,B组57例两点双管负压引流,C组61例三点法负压引流,比较3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A组21例(38.2%)、B组15例(26.3%)、C组4例(6.6%)发生皮下积液。结论:三点负压引流法在通过有针对性地增加引流面积而降低皮下积液方面明显优于单点及双点负压引流法,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以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接枝聚乳酸(HA/PLA)为支架材料,探讨体外动态培养构建人工骨组织的效果.方法 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接种在生物活性纳米复合HA/PLA三维多孔支架上,实验组用体外灌注动态培养体系构建骨组织;对照组用常规静态培养构建人工骨.分别探讨细胞接种密度、灌注流速对细胞增殖、形态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 两组均能体外构建骨组织,实验组新生成骨细胞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组织结构排列更规整.结论 动态培养构建的骨组织结构上更加优异,并且可避免传统的自体取骨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5.
蒋凯  权毅  潘显明  张涛  张汝  廖冬发  吴士明 《四川医学》2009,30(7):1009-1011
目的深入了解光动力疗法与三羟异黄酮协同应用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的作用特点。方法通过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以光动力疗法和三羟异黄酮单独友协同应用后检测其抑瘤率及延命率,比较各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光动力疗法与三羟异黄酮的联合应用较光动力疗法或三羟异黄酮的单独作用更为显著的延缓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在体内实验中,三羟异黄酮能显著增强光动力疗法抗肿瘤作用疗效。  相似文献   
18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显明  邓少林  黄欣  权毅  屈波 《四川医学》2009,30(5):691-693
目的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2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椎间植膏、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在术中与术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经皮微创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3例Tile分类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复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满意.[结论]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总结大批量地震伤骨折伤员救治方法和预后,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介绍本院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收治的骨折伤员的主要救治措施和手术方法,随访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随访率78.4%.525例骨折术后一期愈合(96.7%),延迟愈合和不愈合18例(3.3%),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2例,主要发生在胫腓骨(14例),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总数的77.8%.感染数46例,感染率8.5%.疗效优352例(64.8%),良108例(19.9%),可51例(9.4%),差32例(5.9%),优良率84.7%.[结论]多学科联合急救分类、合理医师组配和专家组决策手术预案等卫勤组织管理方法,快速、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原则是提高手术通过量和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9.
190.
背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创伤早期的应激阶段,创伤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无菌性炎症阶段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全身循环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例,分别在关闭伤口时、置换后1,4和24h采集静脉血样本以及创伤局部引流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结果与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创伤局部引流血和循环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在各个时间点上创伤局部引流血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循环血(P<0.05);置换后早期循环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创伤局部引流血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高于循环血中的水平(P<0.05);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在置换后无显著改变,且在创伤局部和循环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无菌性炎症阶段,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不会直接反映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