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检测Bcl-2和P53在肾癌伴肉瘤样分化(SRC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他们与肾癌伴肉瘤样分化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SRCC石蜡标本中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l-2与P53在SRCC中表达率分别为22.7%和50.0%,但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两者在SRCC中表达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和P53阳性表达可能成为SRCC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两者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与目的:以多西他赛为核心的化疗方案已经成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本文初步比较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或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方法:入选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共83例,其中44例给予多西他赛75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多西他赛组),39例给予米托蒽醌12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米托蒽醌组)。两方案均以21天为1周期,平均治疗5周期:结果:多西他赛组中13.6%(6/44)完全缓解(治疗后PSA下降至4.0ng/ml以下),29.5%(13/44)部分缓解,29.5%(13/44)稳定,27.3%(12/44)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37.8周(12~101周)。进展的12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米托蒽醌组挽救治疗,结果部分缓解16.7%(2/12),稳定25.0%(3/12),2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米托蒽醌组中7.7%(3/39)完全缓解,25.6%(10/39)部分缓解,25.6%(10/39)稳定,41.0%(16/39)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25.3周(8~61周)。进展的14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多西他赛组方案的挽救治疗,结果完全缓解7.1%(1/14),部分缓解35.7%(5/14),稳定21.4%(3/14).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毒性评估:接受多西他赛组治疗者44例,Ⅲ~Ⅳ度骨髓抑制9例(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退出),Ⅱ度骨髓抑制14例;接受米托蒽醌组治疗者39例,Ⅲ~Ⅳ度骨髓抑制4例,Ⅱ度骨髓抑制12例。结论:多西他赛组或米托蒽醌组均是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两种方案对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接近,但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方案的副作用略轻。两种方案交替使用仍可产生部分的反应率,两种方案可以互为挽救方案.且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作为挽救方案疗效好于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加以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18例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26.7%)显著低于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P=0.001)。经多因素生存分析,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阳性淋巴结数〉2个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在考虑了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影响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仍是其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inhibitors of 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i]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能使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  相似文献   
55.
背景与目的:HSD3B1(1245A>C)等位基因变异体与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评估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种HSD3B1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探究HSD3B1基因多态性和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得到HSD3B1基因的各基因型频率,对比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种HSD3B1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同时对前列腺癌患者HSD3B1基因的各基因型与诊断时年龄、ADT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Gleason评分、转移负荷和临床病理学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国前列腺癌患者HSD3B1基因的AA基因型频率为86.7%,AC为13.0%,CC为0.3%,HSD3B1基因的突变频率为13.3%,显著低于美国的55.8%(P<0.05)。此外,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61±8)岁]显著低于正常组[(6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与正常组在PSA值、Gleason评分、转移负荷和临床病理分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突变组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正常组,同时,与欧美国家人群HSD3B1(1245A>C)等位基因变异体可以作为ADT效果的标志物不同,中国人群HSD3B1基因的突变频率较低,对于预测ADT效果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6.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不良反应特点和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58例.男4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34~79)岁.49例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单药治疗,9例在标准剂量基础上联合使用干扰素a 300万U第1~5天皮下注射,每7 d重复.主要评估治疗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结果 手足皮肤反应75.9%(44/58)、脱发67.2%(39/58)、皮疹39.7%(23/58)、口腔黏膜炎24.1%(14/58)、高血压24.1%(14/58)、疲劳乏力74.1%(43/58)、肝功能损害13.8%(8/58).多数不良反应在持续用药2周左右出现.12例(20.7%)因3级不良反应行治疗药物减量(主要是手足皮肤反应、口咽溃疡、咯血、疲劳和腹泻),2例(3.4%)因4级不良反应而永久停药(分别为消化道出血和心绞痛). 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所产生的绝大多数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国外报道发生率偏高,还会出现出血和心绞痛等少见不良反应,需谨慎对待;但不良反应的程度通常较轻,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250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其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31例生存,105例死亡,14例失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牛存率79%,2年生存率59%,3年生存率4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PSA速率、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独立预后冈素.结论 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的PSA速率和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8.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目前已经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前列腺癌中该治疗方式未得到突破。本文旨在概述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简述各种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原理和机制,总结临床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免疫治疗在前列腺癌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错配修复(MM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情况及MMR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至2022年收治的8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基因测序数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指南、Clinvar数据库和Intervar数据库评估突变的致病性。比较MMR基因突变患者(MMR+组)、携带除外MMR基因的DNA损伤修复(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MMR-组)、未携带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去势治疗的反应。结果:85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3例(1.52%)患者纳入MMR+组,其中MLH1基因突变1例,MSH2基因突变6例,MSH6基因突变4例,PMS2基因突变2例;105例(11.9%)患者纳入DDR+MMR-组;737例(86.2%)患者纳入DDR-组。与DDR-组比较,...  相似文献   
60.
同侧肾输尿管膀胱瓣全部切除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手术方法[1].传统上通常需要2个切口,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而且标本不易做到整块切取.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个切口或几个孔洞完成手术已成为可能,而且能做到整块切取,更符合肿瘤的根治原则,并在临床上发展出多种方法[2],但无非都是经尿道电切技术与开放手术相结合或经尿道电切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相结合.这些方法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并不增加肿瘤种植可能[2],但明显减少对患者的打击.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形切开,腰部一处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瓣整块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细胞癌7例,取得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