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ty for detection of bladder tumor by Narrow-band imaging flexible cystoscopy compared with WLI flexible systoscopy. Methods Between February 2009 and July 2009, NBI flexible cystoscopy and conventional WLI flexible cystoscopy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Olympus Exera Ⅱ endoscopy system) were both performed on 31 patients highly suspect of bladder neoplasm with same observed time and in a randomized sequenced paradigm. Every suspect mucosa lesion was biopsied in both NBI and WLI imag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etween them.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90%) were pathologically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UCC). Of 28 patients 3 were Tis, 15 were Ta, 7 were T1, and 3 were T2. Twenty were low grade carcinom, 8 were high grade carcinoma and 16 had multiple tumors, 12 had a single tumor.Of 73 biopsied lesions, 61 were diagnosed UCC under WLI image with 84% sensitivity, while 80 of 91 diagnosed under NBI image with 88% sensitivity. WLI detected 23 patients with bladder UCC while NBI detected all 28 patients. NBI detected 19 additional UCC lesions in 15 of 28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WLI(P<0. 05). Conclusion NBI flexible cystoscopy can detect more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than WLI flexible cystoscopy.  相似文献   
42.
背景与目的:HSD3B1(1245A>C)等位基因变异体与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评估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比较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种HSD3B1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探究HSD3B1基因多态性和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得到HSD3B1基因的各基因型频率,对比中国人群与其他人种HSD3B1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同时对前列腺癌患者HSD3B1基因的各基因型与诊断时年龄、ADT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Gleason评分、转移负荷和临床病理学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国前列腺癌患者HSD3B1基因的AA基因型频率为86.7%,AC为13.0%,CC为0.3%,HSD3B1基因的突变频率为13.3%,显著低于美国的55.8%(P<0.05)。此外,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61±8)岁]显著低于正常组[(6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与正常组在PSA值、Gleason评分、转移负荷和临床病理分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突变组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正常组,同时,与欧美国家人群HSD3B1(1245A>C)等位基因变异体可以作为ADT效果的标志物不同,中国人群HSD3B1基因的突变频率较低,对于预测ADT效果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3.
同侧肾输尿管膀胱瓣全部切除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手术方法[1].传统上通常需要2个切口,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而且标本不易做到整块切取.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个切口或几个孔洞完成手术已成为可能,而且能做到整块切取,更符合肿瘤的根治原则,并在临床上发展出多种方法[2],但无非都是经尿道电切技术与开放手术相结合或经尿道电切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相结合.这些方法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并不增加肿瘤种植可能[2],但明显减少对患者的打击.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形切开,腰部一处切口行肾输尿管膀胱瓣整块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细胞癌7例,取得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背景与目的:以多西他赛为核心的化疗方案已经成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本文初步比较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或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在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方法:入选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共83例,其中44例给予多西他赛75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多西他赛组),39例给予米托蒽醌12mg/m^2 d1静脉滴注联合泼尼松,5mg,每天2次,d1~21口服方案治疗(简称米托蒽醌组)。两方案均以21天为1周期,平均治疗5周期:结果:多西他赛组中13.6%(6/44)完全缓解(治疗后PSA下降至4.0ng/ml以下),29.5%(13/44)部分缓解,29.5%(13/44)稳定,27.3%(12/44)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37.8周(12~101周)。进展的12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米托蒽醌组挽救治疗,结果部分缓解16.7%(2/12),稳定25.0%(3/12),2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米托蒽醌组中7.7%(3/39)完全缓解,25.6%(10/39)部分缓解,25.6%(10/39)稳定,41.0%(16/39)进展:缓解和稳定患者的PSA进展中位时间是25.3周(8~61周)。进展的14例患者接受了后续的多西他赛组方案的挽救治疗,结果完全缓解7.1%(1/14),部分缓解35.7%(5/14),稳定21.4%(3/14).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毒性评估:接受多西他赛组治疗者44例,Ⅲ~Ⅳ度骨髓抑制9例(2例因不能耐受化疗退出),Ⅱ度骨髓抑制14例;接受米托蒽醌组治疗者39例,Ⅲ~Ⅳ度骨髓抑制4例,Ⅱ度骨髓抑制12例。结论:多西他赛组或米托蒽醌组均是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两种方案对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接近,但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方案的副作用略轻。两种方案交替使用仍可产生部分的反应率,两种方案可以互为挽救方案.且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作为挽救方案疗效好于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  相似文献   
45.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20例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以往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效果欠佳.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提高了的肾细胞癌的疗效.本研究初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3月-2007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2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3岁).所有患者曾接受原发肿瘤切除.17例曾接受免疫治疗和(或)化疗.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癌1例.转移灶部位:肺转移16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5例,腹膜后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至少有1处可测量病灶.治疗时间1~12个月.结果:全组无CR或PR.15例SD(其中3例稳定时间已经近1年),其中肿瘤较治疗前缩小者有11例.2例PD(1例出现新的腹膜后淋巴结,1例出现肺部新病灶).3例服药仅1个月,尚未评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脱发、腹泻和高血压.结论:索拉非尼对晚期肾癌的病情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其毒副作用相对全身化疗为轻,患者多可很好地耐受,可推广应用于KPS评分较差的患者.其远期疗效和副作用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46.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目前已经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前列腺癌中该治疗方式未得到突破。本文旨在概述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简述各种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原理和机制,总结临床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免疫治疗在前列腺癌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40岁以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搜集SEER数据库中从2004~2009年收录的1 516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0岁)及中老年组(≥40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40岁以下阴茎癌患者有65例,占4.3%。在2组中均以白种人多见,分别占80%(40岁)及83.8(≥40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99)。在青年组,已婚者占52.3%,中老年组为57.7%(P=0.67)。本研究中阴茎癌发生部位不明的占大多数,在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中分别为41.5%(40岁)及47.2%(≥40岁)(P=0.45),其次是龟头(35.4%比32.7%)。青年组的中分化阴茎癌(gradeⅡ)(46.2%)与中老年比(38.7%)较为常见,但是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715)。青年组未见分化较差的癌(gradeⅣ),而中老年组中分化较差的癌(gradeⅣ)占0.69%。对于总生存率,2组未见明显差异(P=0.706)。2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青年组为69个月,中老年7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但Ⅲ期中,青年组中位生存期(47个月)明显短于中老年组(71个月)(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收集的数据库资料来看,青年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中老年组相似,总生存率无明显不同,但是在两组中3期阴茎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8.
1941年Huggins和Hodges首先报道了去势和注射雌激素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益处。随后的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细胞广泛表达雄激素受体,且依赖于雄激素而生长,从而确立了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目前内分泌治疗的手段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治疗,国内广泛使用的药物是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HRHa)和非甾体类抗雄药。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并最终治愈疾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一、最大雄激素阻断(maxi mumandrogen blockage,MAB)去势治疗和抗雄药物的联合构成了M…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例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本院行阴茎全切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证实阴茎浸润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双侧腹股沟多个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3月复查时发现有远处转移。结论阴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索坦治疗晚期肾癌的毒副反应特点和相应处理方法。方法索坦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8.6岁(36~78岁)。18例口服索坦50mg每日1次,4/2方案(服药4周停用2周),7例口服索坦37.5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观察评估治疗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Ⅱ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手足综合征68%(17/25),骨髓抑制68%(17/25),皮疹12%(3/25),口腔黏膜炎56%(14/25),高血压16%(4/25),疲劳乏力64%(16/25)。各种毒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同,但其中95%出现在服药半年内。共有20%患者(5/25)因出现Ⅲ级毒副反应而行治疗药物减量(主要是手足综合征和骨髓抑制),1例患者永久性停药(纳差,放弃治疗)。结论索坦治疗国内晚期肾癌患者所产生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绝大多数与国外报道略有不同,但通过严格随访,积极预防及对症处理,服药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