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食欲旺盛,摄食过量但易饥;加之遗传因素和运动量少等,以致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过剩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最终导致肥胖。许多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改变。1食管功能目前认为,肥胖时腹壁脂肪增加引起腹内压增高,加之腹腔内脂肪增多,可引起胃—食管压力梯度上升和胃食管返流。在体外对离体平滑肌增加后负荷,能减少肌条最大蠕动速度。人体的腹内压相当于后负荷,所以认为肥胖病人腹内压增加引起食管排空时间显著延长。然而Zacchi犤1犦等的实验表明在肥胖者和瘦者…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微血管病性心绞痛(MVA)患者血小板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动力学、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产量,探讨血小板L-Arg-NO系统变化在MVA发病中的意义,及静脉输入L-Arg对L-Arg转运的逆转效应。方法:15例MVA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制备血小板悬液,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3H-L-Arg 在血小板的转运动力学特征; 测定血小板NOS活性及NO产物——亚硝酸盐(NO-2)量; 15例MVA患者基础检查后,给予静脉滴入L-Arg 20 g/d,10 d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MVA患者血小板L-Arg转运功能明显减低,最大转运速率(Vmax)较对照组减低34.4% (P<0.01); L-Arg转运米氏常数(Km)值增加21.4%(P<0.05); NO-2产量较对照组减少47.1%(P<0.05),NOS活性较对照组减低25.4%(P<0.01)。而应用L-Arg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与MVA组治疗前比较Vmax增加11.9% (P<0.01),Km降低18% (P<0.05),NO-2产量明显增加,是治疗前的1.33倍(P<0.05),NOS活性增加为治疗前的1.2倍(P<0.05)。L-Arg静滴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明显改善。结论:MVA患者存在L-Arg-NO系统转运及功能障碍,MVA患者冠脉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可能与L-Arg-NO系统障碍有关。L-Arg的补充可逆转L-Arg-NO系统障碍,在MVA治疗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分析186例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内造影剂排空延迟的结果,根据不同情况和造影剂滞留现象进行分型,分别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Ⅲa型、Ⅲb型和Ⅲc型)。结果以造影剂贴壁Ⅱ型为最多见,其次为Ⅲ型,再次则是Ⅰ型。其发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26.
心肌声学造影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510515)朱智明综述刘伊丽审校超声心动图造影技术在十多年前主要用于认定心内结构,诊断心内分流和瓣膜返流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一门新型超产诊断方法─—心肌声学造影。亦称心肌灌注显像,心肌...  相似文献   
27.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评估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 44例,按本室已标准化的方案行CT灌注成像获得病变的灌注参数(BF值),并行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三维成像(3D)技术全面了解病灶形态学特征.同时以术后2年为随访终点,对其中22例NSCLC进行随访,追踪术后2年内新发转移和复发的情况,运用Spearman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病灶形态学特征、灌注参数BF值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灌注参数BF值预测病灶恶性潜能的价值.结果:44例纳入的NSCLC灌注图像均比较满意.恶性病变中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征与血管聚集征出现率分别为84%、91%和100%;分化程度与空泡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49.P值为0.000),pTNM分期与毛刺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52,P值为0.000),结节大小与衰减密度显著负相关(r值为-0.742,P值为0.000).BF值与分化程度、术后转移或复发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3、-0.419,P值为0.000、0.005.BF值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负相关,r值为-0.310、-0.351,P值为0.046、0.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F值是NSCLC术后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显著影响因素(P=0.005),BF值越低,术后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危险性越高,用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总的正确率为86.4%.结论:灌注成像能从形态与功能两方面综合评价病灶,预测恶性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急性血管闭塞性和再狭窄性的发生机理及相关因素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510515)朱智明综述,刘伊丽审校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临床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在设备和术者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但PTCA术后...  相似文献   
29.
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往探索教学的新形式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队朱智明,张永胜中共中央作出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8年了,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入,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生物医学增加了社会医学和心理学。从教学观念上也从单一的传授...  相似文献   
30.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宾建平  高方  朱智明 《新医学》2003,34(1):11-12
1引言肥胖对心血管危害的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大于30kg/m2和体重指数25~30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7%和21%,而体重指数小于25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10%。肥胖不仅能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诱发和伴随心血管疾病的其它一系列重要危险因素,协同和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患者和青少年期开始肥胖的患者。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肥胖对心血管的直接影响,通过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左心室肥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