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力求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13例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1HMRS技术,并在2~28d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扩散变化,血流灌注以及代谢改变。结果:①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分别为7.01×10-4mm2/s及9.36×10-4mm2/s,rADC平均值分别为0.63及0.87,梗死中心区ADC及rADC均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ADC及rADC轻度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PWI显示11例超急性脑梗死存在灌注缺损区或灌注减低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未见明显灌注异常。③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水平降低。④对于PWI>DWI者,ADC值轻度降低(<22%)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半暗带;而ADC值明显降低(25%~53%)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S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存在灰质体积改变,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在其疼痛处理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右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三维T1结构像扫描(3D-T1BRAVO),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探索各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疼痛处理中的作用,并分别分析其体积变化与疼痛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少;右侧额上回、右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明显增加,左侧前扣带回体积变化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体积变化,左侧前扣带回体积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这些存在差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形成及慢性状态的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提示探索三叉神经痛的中枢处理机制有益于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比较和分析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发生率、微出血的出血点数和好发位置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在35~75岁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大动脉栓塞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lty-weishted imaging,SWI)扫描.结果 3组患者中均有CMB病灶阳件患者,总发牛率33.8%,腔隙性脑梗死组(52.4%)及大动脉栓塞组CMB阳性率(38.1%)显著高于对照组(8.7%,χ2=8.08,P<0.01及χ2=3.86,P<0.05).斑点状信号缺失病灶多分布于皮质一皮质下、双侧基底节区,其分布与脑实质梗死灶分布没有明显联系.结论 高血压患者可在SWI上发现CMB病灶,可考虑将SWI作为筛选CMB病灶的常规检查和评价患者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4.
MRS对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血肿周围脑组织改变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10例,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9~11d行常规MR及MRS检查。结果对照组血肿周围NAA/Cr值与对侧相应区的NAA/C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较后者降低(12.6±7.4)%,其中4例可见到明确的乳酸峰;微创组血肿周围NAA/Cr值与对侧相对应区的NAA/Cr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较后者降低(7.4±6.8)%;微创组血肿周围NAA/Cr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肿周围NAA/Cr降低反映了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改善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65.
MR涎管造影临床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MR涎管造影的各种序列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 依次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WI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扫描,快速采集,于服用维生素C(VitC)前后分别扫描。检查了30例,其中13例为志愿者,17例为可疑涎管异常者。结果 3种序列均能显示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主导管。13例志愿者STIR序列均能清晰显示涎管1级和2级分支,2例能显示管径约为0.8mm的末梢分支;重T2WIFSE序列可清晰显示13例志愿者1级分支、10例2级分支;SSFSE序列可显示10例涎管1级分支、6例2级分支。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患者主导管和涎管1、2级分支;重T2WI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2例涎管1级、8例2级分支;SSFSE序列清晰显示患者10例1级分支、4例2级分支。17例可疑异常者,腺体炎症7例,急性炎症主导管稍增粗,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颌下腺癌1例,导管受压移位,呈截断状改变;良性肿瘤7例,涎管受压移位,无中断;干燥综合征及涎腺病各1例,涎管未见明显异常。16例患者含服VitC0.2g后5min重复扫描,涎管显示较前增粗。结论 MR涎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腮腺和颌下腺导管系统,其中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导管2级分支,是1种显示涎管的非侵袭性方法,含服VitC后可使唾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涎管显示率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并分析其病理及分类演变。方法:搜集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23例,年龄4~36岁,15岁以下者18例;行MR横断、冠状及矢状面SE、FSE、FLAIR序列扫描,17例同时静脉注射钆喷替酸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9例病灶位于小脑蚓部,其中15例凸入第四脑室生长,4例位于小脑半球,8例伴转移,17例伴阻塞性脑积水。16例T2W1及FLAIR序列呈等信号。术前20例MR诊断为髓母细胞瘤,3例误诊为星形细胞瘤。结论: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多位于蚓部,T2W1和FLAIR多呈等信号,MR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继发改变和可能的软脑膜及骨髓播散,结合发病年龄和部位可望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7.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力CT资料,探讨其CT扫描技术及诊断依据。采用Detail或Bone方式薄层连续扫描,然后重建放大,此方法能清楚地显示颞骨及听小骨的细微结构。提出中耳胆脂瘤的高分辨力CT诊断依据为:①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块影;②听小骨不同程度侵蚀、移位及关节异常;③鼓室、鼓窦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合并感染时边缘模糊;④严重时破坏鼓室天盖、窦盖、乙状窦壁、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 19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先天性囊肿 2例 ,MRI表现为典型的长T1长T2 信号 ,囊壁薄而光整 ,囊内无分隔及实性组织成分。潴留性囊肿 3例 ,MRI表现为其与胰管相连 ,囊壁稍厚 ,信号均匀 ,囊肿近端均为胰腺癌。假性囊肿 6例 (急慢性胰腺炎所致 3例、外伤所致 2例、手术所致 1例 ) ,MRI表现为囊壁不规则 ,外伤性假囊肿信号复杂多变 ,胰腺炎性假囊肿MRI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感染性囊肿 3例 (结核 1例、脓肿 2例 ) ,MRI表现无特异性 ,肿瘤性囊肿5例 (浆液性囊腺瘤 2例、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 1例、胰腺囊实性肿瘤 1例、胰腺癌囊性变 1例 ) ,肿瘤性囊肿多有软组织成分 ,囊壁多不规则 ,囊内多可见分隔。结论 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0.
脑星形细胞瘤MRI与病理对照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AG)的MRI表现,探讨MRI特征与AG分级相关性,方法:收集经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AG123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34例,Ⅱ级36例,Ⅲ级35例,Ⅳ级18例,对其MRI表现的10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性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占位、肿瘤血管、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法。结果:除“越过中线”外,其余9个MRI征象均对AG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信号不均匀性,出血及强化程度在各级AG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MRI对AG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