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CYP)是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CYP参与多种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及内源性物质的生成同种CYP在人群中可以表现为不同表型,这种遗传多态现象决定了CYP对特定的外来化合物及内源性物质在反应上的差异,即表现为个体对致癌物的不同易感性。就近年来CYP基因、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及CYP1A1、CYP1B1、CYP17和CYP19的多态性与妇科肿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观察抑制前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DNA重组技术合成针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XIAP基因三条siRNA(siRNA1,siRNA2,siRNA3),以脂质体2000作为载体进行转染,RT-PCR法检测XIAP的mRNA表达,选择特异性较高的siRNA,以此 siRNA为标准建立20 nmol/L、30 nmol/L、50 nmol/L3个浓度梯度,转染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XIAP基因的蛋白表达,选出最低有效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前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siRNA成功转染了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转染率达到80%以上;RT-PCR检测siRNA2特异性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终浓度为30 nmol/L的siRNA抑制效率较高;流式细胞仪检测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增多,在S期的细胞减少,并且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 通过RNA干扰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XIAP的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MM)恶性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确诊依细胞病理学检查,也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协助诊断,最具特异性的是S-100蛋白。手术切除是治疗MM最有效和首选的方法。外阴MM手术范围有缩小趋势,更强调肿瘤厚度与切缘的关系。甲嗪咪唑胺是最有效化疗药物,干扰素是MM首选的免疫治疗制剂,MM冷冻联合免疫治疗及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MM免疫和基因治疗也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早发型49例,即24~34孕周发病者;晚发型164例,即≥34孕周发病者)及其22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并发症、合并症及母婴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较晚发型早(P0.01)、治疗时间较晚发型长(P0.05),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合并症较晚发型严重,母婴结局明显较晚发型差。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孕妇外周血中NK、Treg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80名孕妇随访观察,在其妊娠7~27周分阶段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NK和Treg细胞水平,并对NK细胞CD56~(dim)CD16~+和CD56~(bright)CD16~-表型变化进行比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相关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同时监测孕妇血压、尿蛋白量、肝肾功能的异常变化并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将最终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孕妇归为PE组,从随访对象中随机选择相同例数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在妊娠早、中期外周血中NK、Treg细胞数量、表型及IFN-γ和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Treg细胞异常变化始于妊娠14~20周,且CD56~(dim)CD16~+NK细胞所占比例与Treg细胞数量在轻、重度P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0浓度异常出现在妊娠21~27周,且其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妊娠21~27周,重度早发型PE组CD56~(dim)CD16~+NK/Treg的比值明显高于晚发型PE组(P0.05)。结论检测妊娠中期孕妇血中NK/Treg失衡现象对PE发生和发展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6.
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与散发子宫内膜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对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正常女性的CYP1B1 L432V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确定出多态性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C/C、杂合型C/G、突变型G/G;免疫组化S-P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L432V多态性C/C、C/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子宫内膜患者组分别为47.2%、36.1%和16.7%,对照组分别为68.8%、23.8%和7.5%;子宫内膜癌患者组C、G等位基因频率为65.3%,34.7%,对照组为80.6%,19.4%。CYP1B1 L432V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G与C/C比较,G/G与C/C比较OR值分别为2.214(95%CI 1.067-4.593)倍和3.235(95%CI 1.111-9.425)倍;子宫内膜癌ERα表达检测发现,突变基因型G/G、C/G基因型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C/C野生基因型(P〈0.05)。结论CYP1B1 L432V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SE)与人类自然流产的关系以及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妊娠者和早期自然流产者流产绒毛组织中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反转录PCR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的HPSE mRNA阳性表达比例(12/15)高于自然流产组(9/20),(χ2=4.375,P=0.036);Western Blot正常妊娠组的HPSE蛋白的阳性表达比例(11/15)高于自然流产组(7/20),(χ2=5.042,P=0.025)。结论:HPSE参与正常妊娠过程,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HPSE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CYP17 A2基因型与复发性流产(RPL)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针对CYP17基因MspA1 Ⅰ酶切位点,检测81例患有原因不明RPL病例组和98例有生育史的健康女性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RPL组和对照组CYP17 MspA1 Ⅰ位点的3种基因型A1/A1、A1/A2、A2/A2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7,P=0.026).纯合突变基因型A2/A2、杂合基因型A1/A2与野生基因型A1/A1相比,RPL发生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2.188 (1.095~4.413)倍和3.095(1.240~7.722)倍.结论 CYP17 MspA1 Ⅰ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大同地区RPL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A2增加了RPL的发病风险,可能为RPL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A119S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对7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90例正常女性的CYP1B1 A119S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出多态性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G/G、杂合型G/T、突变型T/T。结果:CYP1B1基因A119S多态性G/G、G/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ICP组分别为3.8%、39.7%和16.5%,对照组分别为64.4%、26.7%和8.9%;ICP组G、T等位基因频率为63.7%,36.3%,对照组为77.8%,22.2%。CYP1B1 A119S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T/T与G/G比较、G/T与G/G比较,OR值分别为2.719(1.007~7.341)倍和2.190(1.096~4.375)倍;等位基因T使ICP危险性增加了1.995(1.226~3.246)倍。结论:CYP1B1 A119S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ICP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ICP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位点和Msp Ⅰ位点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和AS-PCR技术检测78例卵巢癌患者和90名健康者对照的CYP1A1基因Ile-Val位点和Msp Ⅰ位点多态性.结果:Ile-Va 3种多态基因型在卵巢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e/Val、Val/Val基因型在卵巢癌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le/Val、Val/Val基因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分别是Ile/Ile基因型的1.313和3.472倍;Msp Ⅰ位点多态性在卵巢癌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1A1第7外显子的Ile/Val,Val/Val基因型与卵巢癌的易感性有关,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尚不能认为Msp Ⅰ多态性与卵巢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