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高渗盐液灌流对烧伤大鼠离体心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渗盐液对烧伤后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用等渗和含 2 15mmol/LNa 的改良Krebs-Henseleit液灌流正常及烧伤后大鼠心脏 ,观察灌流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变化。 结果 无论正常还是烧伤动物心脏高渗盐溶液灌流最初均有短暂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抑制 ,但是能很快恢复 ;在从高渗换为等渗溶液时有一个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增强的过程。高渗溶液对烧伤后大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结论 高渗盐液灌流能明显影响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此作用的强弱与心脏的基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2.
创伤小鼠反抑制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创伤对反抑制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截肢伤模型,利用长柔毛野豌豆凝集素分离取Tcs细胞,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cs细胞数目;于正常T淋转,白介素2、IL-2受体检测系统中测定Tc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变化;并作光阄,透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93.
心脏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对心肌挫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心脏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ME)在心肌挫伤(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模型,造成中度至重度CC,分别在伤前、伤后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抽血测定血清cTn-T和ME含量。结果伤后4小时,血清cTn-T和ME含量明显升高(P<0.01),持续至伤后24小时。其中cTn-T在伤后24小时升高最为明显,ME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伤前(P<0.01)。结论cTn-T和ME对CC的早期诊断均有意义,但CTn—T的敏感性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分别在盲肠结扎穿孔后即刻和12h腹腔内注射BPI各2.5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血浆内毒素采用鲎试验显色定量测定法。结果:91)BPI治疗组动物存活时间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2)BPI治疗组动物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心室等容收缩压,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等虽有一定下  相似文献   
95.
创伤性脑水肿的在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体研究创作性脑水肿的方法。方法 选择15个频率点,测量大鼠中度颅脑的创伤后伤区组织的电阻抗,分析脑水肿的变化。结果 伤后早期细胞外液电阻(Re)明显下降,细胞内液电阻(Ri)无明显变化,Re/Ri也明显下降;6h后Re略有升高,Ri明显下降,Re/Ri明显增加;伤后24~72h脑水肿达高峰,伤后7基本恢复。结论 伤后早期电阻抗的变化提示发生了血管源性脑水肿,伤后6h电阻抗变化表明细胞内  相似文献   
96.
缺血损伤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相似文献   
97.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趋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病灶炎细胞积聚的分子机制,为控制创伤后炎症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损伤程度评分(ISS)≥16分的创伤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水平,用Ficoll-Hyqapue梯度离心法和粘附法分离纯化单核细胞,用Boyden小室法趋化实验,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CD86和CD64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8.
99.
水下冲击伤后肺与血气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水下冲击伤后肺损伤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与动物伤情的关系。方法 38只成年犬,用TNT炸药致不同程度的水下冲击伤,现场死亡动物和存活动物分别于死后即刻和伤后6h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利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测定伤前、伤后30min和6h的动脉血气。结果 水下冲击伤肺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肺水肿;冲击波正向冲量与肺损伤程度和动物死亡密切相关;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可反映肺损伤程度。结论 严重的肺损伤导致的低氧血症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可行性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研制水下冲击伤的防护服奠定基础。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将动物成对置于离爆心5.00、7.50、8.75、10.00、12.50、15.00、17.50m处,用200gTNT炸药球进行水下爆炸,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h动物的存活情况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自行研制的防护装置对水下冲击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尤以对水下冲击伤的靶器官肺和胃肠道最为明显,使用防护装置后其总伤情降低了2~3级。结论 防护装置可大大减轻水下冲击伤的伤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