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背景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除与心脏因受暴力直接损害导致心肌收缩性降低外,是否还与心肌细胞内 Ca2+和线粒体 ATP酶的变化有关目前尚不得而知.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Ca2+ ]i)和心肌 ATP酶变化在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四川健康家兔 36只,雌雄不限,分在伤前,伤后 2, 4, 8, 12, 24 h组,每组 6只.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采用 BIM Ⅱ型生物撞击机致成心肌挫伤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挫伤前,伤后 2, 4, 8, 12, 24 h测定家兔左室收缩 /舒张功能、心肌细胞内 [Ca2+ ]i含量和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 ATP酶活力. 结果左心室收缩 /舒张功能受到损害,代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左室收缩末压(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pressure, 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the maximal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changes, + dp/dtmax)、等容收缩压( isovolemec ventricular pressure, IP)、实测心肌最大收缩速度( the maximal physiological velocity, Vpm)在伤后 4~ 12 h内恢复至伤前水平( P >0.05);代表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时间常数 T、左室舒张末压(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the maximal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changes, - dp/dtmax)在伤后 24 h与伤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和 P< 0.01).伤前心肌细胞内 [Ca2+ ]i平均通道荧光为 (2.26± 0.16),伤后 2 h开始升高为 (2.63± 0.47)( P >0.05),伤后 8 h达最高峰为 (3.56± 0.33)( P< 0.01),此后开始下降,但伤后 24 h仍然显著高于伤前( P< 0.05).伤后 2 h心肌匀浆组织 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伤后 4 h Ca2+-ATPase活性下降明显( P< 0.05),伤后 8 h Ca2+-ATPase 和 Na+-K+-ATPase活性降至最低(分别 P< 0.05和 P< 0.01),伤后 12 h上升与伤前无差别( P >0.05);伤后 Mg2+-ATPase活性较伤前也有所下降,但与伤前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05).伤后 4 h心肌细胞线粒体 ATPase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05),此后上升,至伤后 24 与伤前无明显差别( P >0.05).相关分析表明 LVEDP和- dp/dtmax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含量变化呈明显正相关(γ =0.792, 0.753, P< 0.01和 P< 0.05),与心肌组织 Na+-K+-ATPase活力改变呈明显负相关(γ =- 0.674,- 0.691, P< 0.05),与心肌组织 Ca2+-ATPase活力改变呈明显负相关(γ =- 0.613,- 0.642, P< 0.05),与心肌细胞线粒体 Na+-K+-ATPase活力改变呈明显负相关(γ =- 0.622,- 0.616, P< 0.05). 结论心肌挫伤后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细胞内 [Ca2+ ]i含量升高和 AT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2.
背景: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的增加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关于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内分泌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否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以观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取孕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方法:用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P-154526预先处理下丘脑神经元。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②预先用CP-154526(500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和分析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②下丘脑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立即升高,神经元胞浆内环磷酸腺苷生成明显增加[(240±22),(153±11)nmol/L;(3.26±0.19),(0.44±0.02)pmol/dish,P<0.01];CP-154526可明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6mol/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的生成[钙离子浓度:(240±22),(171±16)nmol/L;环磷酸腺苷含量:(3.26±0.19),(2.33±0.21)pmol/dish,P<0.01]。结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与其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使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增加,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目的评价照顾患者人员(以下称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在社区脑卒中家庭病床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期间在上海市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脑卒中家庭病床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选择评估值≥10分的患者主要照顾者,由社区护士入户实施护理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知识问卷及家庭护理质量评估表,对41名照顾者在家庭病床建床初及培训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评与评估。结果培训后,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度得到提升(t=8.246,P〈0.01),患者护理质量也比培训前提升(t=10.760,P〈0.01)。结论脑卒中家庭病床照顾者实施护理能力培训,有助于照顾者了解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患者基础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功能锻炼、自我尊重等护理要点与操作技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照顾者培训后可作为社区护理资源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胎鼠下丘脑神经元的形态、生长变化规律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孕17天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光镜下连续观察神经元胞体直径、突起长度、数日等变化规律,应用扫描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RH神经元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培养下丘脑CRH神经元3~6天生长速度最快;7~10天神经元细胞数量、胞体直径、突起长度和CR染色强度均达高峰;12天后部分神经元可出现退形性改变。结论培养下丘脯CRH神经元7~10天生长迅速趋于成熟,是神经元机能测试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 SP)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在SP促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0.594,P<0.01),bF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10-7mol/L SP组比较, 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 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P<0.01),24 h达高峰,48 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 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 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内源性 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myofibroblast) transition,EnMT]的效应,探讨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纤维化疾病发生的新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0、25、和50 ng/ml)刺激细胞 72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α-SMA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粘蛋白(VE-Cadherin),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刺激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形态向梭形转化.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对照组含有少量FⅧ,α-SMA双阳性细胞.TGF-β1组FⅧ,α-SMA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导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E-钙粘蛋白(VE-cadherin)基因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随着TGF-β1刺激浓度的增加,VE-钙粘蛋白基因表达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反,内皮细胞间质性标记物α-SMA和I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TGF-β1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表型和功能均表现为间质细胞特性,提示TGF-β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MT)的作用,并且其促EnMT效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由由七居委小区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分别采用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对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测评,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47,P<0.05)。干预后SDSCA总分、饮食治疗得分、运动治疗得分、药物治疗得分、血糖监测得分、足部护理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普及健康知识,有利于患者"知信行"健康信念模式的转变,改善血糖水平,促进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98.
目的: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犬水下冲击伤后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出血、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可见少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结论: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9.
重庆市区道路交通事故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旨在通过重庆市区近几年道路交通事故的抽样调查,探讨重庆市区交通事故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 随机选择重庆市市区2个交通管理大聆地1988-1997年3675起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伤人事故中总事故的49.60%;事故高发于5,4,6月份,星期三和星期五;而生大事故10,12,2月份以及星期日和六为多;1天中以8:00-16:00为事故高发时段,但20:00-24:00及4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