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NSCLC无法治愈,但Ⅰ期病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5a生存率达60%~70%。Ⅰ期NSCLC一般采用手术根除,但术后有30%-40%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通过一些特征性术前CT表现来准确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62.
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病灶最大径〈3和≥3cm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7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3cm的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测量支气管动脉的内径。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3岁。对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行方差分析。结果15例小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0.4)mm,29例大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0.5)mm,28例正常组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平均值为(1.6±0.4)mm,大、小肺癌及正常组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均增粗,大肺癌较小肺癌显著。  相似文献   
63.
螺旋CT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的螺旋CT (spiral CT, SCT)与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US)表现,评价两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同期螺旋CT与高频US检查的甲状腺癌的表现,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9例甲状腺癌,共58个原发病灶,螺旋CT与高频US均显示肿瘤病灶,形状不规则、密度/回声不均匀和边缘不清楚,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螺旋CT显示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1个瘤周"残圈"征.螺旋CT检出13个病灶微钙化,高频US检出22个病灶微钙化,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螺旋CT显示率84%(31/37),高频US显示率86%(32/37).结论: 高频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螺旋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多层螺旋CT结肠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20例结肠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排MSCT对20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和MPR、CTVC、SSD、Raysum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20例中12例结肠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残胃癌累及横结肠,CT横断面、MPR、SSD、CTVC、Raysum图像均清晰显示.结肠息肉4例(共12枚),CT横断面显示7枚较大息肉,MPR、SSD、Raysum图像各显示10枚,CTVC清晰显示1 2枚.3例结肠炎症由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CTVC而诊断.结论 在MSCT结肠成像检查时合理应用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病变CT影像均表现为右侧胸腔巨大肿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与胸壁间间隙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肿块内较多肿瘤血管,实质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不张,纵隔移位;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中一例伴有右侧第7后肋受压骨质吸收,第7/8肋间孔扩大,肿块向椎管内扩展。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X线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其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003-06~2004-04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103例SARS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并将其IgG血清浓度与20例健康的医务人员对照比较.结果 (1)SARS患者发病第3天起血清IgG的吸光度(OD)值为(0.063±0.012),与正常对照组(0.016±0.019)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0),此后逐渐增高,于发病后第3周明显增高达(0.180±0.202),于第4个月达最高值(1.730±0.331),此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17个月为(0.668±0.109);(2)62例SARS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X线胸片恢复正常的比例为32.3%,发病后第17个月恢复正常的比例为56.5%,异常者有5例,均为重症患者,剔除中断复查的患者(22例),则第17个月胸片正常率为80%;(3)25例SARS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肺功能正常者16例,异常者9例,其中4例异常者3~6个月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SARS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IgG的OD值可作为诊断的筛选实验,发病第3周明显增高时可确诊;SARS患者的肺部间质性病变和肺功能损害均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支纤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MSCT表现有以下特点:(1)多支段受累,好发于上肺叶及中肺叶;(2)病变支气管范围长,多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连续或间断受累;(3)管腔多为不规则狭窄;(4)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或钙化;(5)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病变支气管壁的MSCT表现与支纤镜病理分型有相关性。结论:MSCT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对本院57例中央型肺癌(直径3-5cm)患者行16层MSCT胸部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实验组29例,采用对比剂示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t);对照组28例,采用经验时间法,扫描延时为(25+2)s。采集层厚1mm,螺距15,扫描速度0.5s/r。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l/mL),注射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5mL/s。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采用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实验组29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93条,平均为3.21条/例;对照组28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31条,平均为1.11条/例。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及平均显示数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MSCTA扫描是一种安全无损害,简便有效的支气管动脉显示方法;利用SureStart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甲状腺99Tcm4O-SPECT显像与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同期兼作甲状腺99Tcm4O-SPECT显像与CT扫描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2例甲状腺癌共有39个病灶,CT检出33个病灶(85%),核素扫描检出23个(59%),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T扫描显示8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4例瘤周"残圈"征;7例细颗粒钙化,2例粗钙化,4例混合性钙化,2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72%.99Tcm4O-SPECT显像显示冷结节16例,凉结节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显像未见异常2例,2例显影模糊,甲状腺区未见显影1例,诊断符合率为59%.结论 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在对甲腺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99Tcm4O-SPECT显像;作为常规甲状腺疾病检查的99Tcm4O-SPECT平面显像主要用于筛选诊断,对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作用有限,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70.
恶性胸腔积液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CT表现特点。及CT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胸水等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征性CT表现为胸膜的明显增厚,其形态改变有一定特点,可分为四型,但CT对无或仅有轻度胸膜增厚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仍较困难。结论:CT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可清楚显示胸膜增厚的范围及程度,后者是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