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科收治的52例糖尿病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等措施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足的改善情况.结果 间歇性跛行总有效率92.0%,静息痛总有效率81.48%;坏疽溃疡总有效率84.62%;ABI及血管内径依次为(0.94±0.26)、(2.05±0.31)cm,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ABI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仅3例患者出现低血糖,7例患者术后疼痛剧烈,经对症治疗后显著改善,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适时采取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或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透视下双导丝置管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置管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在透视下采用双导丝引导经鼻分别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统计其技术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单个患者置管时间为5~8 min,平均6min.操作及置管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人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10例治愈,愈合时间为17~37 d,平均28 d.2例死亡.结论 透视引导下双导丝置管法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可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3.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逐渐发展成为以手术切除、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移植等多种方法序贯联合的综合性治疗模式.尽管疗效得到提高,但因原发性肝癌起病时的隐匿性和治疗后相当高的复发和转移率使得远期生存率仍不能令人满意.新的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式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94.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局部硬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局部给药治疗 5cm以上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5 6例CHL行PLE局部治疗 ,其途径包括 :经肝动脉 15 4例 ,经门静脉 1例、经皮直接瘤内注射 1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经肝动脉 15 4例 ,除 2例治疗后仍手术切除者外 ,其余 15 2例栓塞前肿瘤直径 (8 7±2 4 )cm ,栓塞后 3个月为 (4 8± 1 8)cm(P <0 0 1) ,栓塞后 6个月为 (1 9± 1 6 )cm(P <0 0 1)。经门静脉和直接穿刺各 1例治疗后瘤体均缩小。临床症状大部缓解。结论 CHL的局部PLE硬化治疗是疗效良好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院4例及复习文献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共58例,行膀胱镜检41例,静脉肾盂造影(IVP)44例,逆行肾盂造影44例,B超45例,经皮肾穿刺肾盂造影12例,CT及MRI3例。结果: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输尿管口肿物突出,阳性率为58%;IVP表现为肾积水或患肾不显影,阳性率为100%,但无特征性;逆行肾盂造影表现为输尿管充盈缺  相似文献   
96.
小儿肝动脉-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肝动脉-门静脉畸形(APVM)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PVM患儿的诊治经过和疗效观察。男2例,女2例,分别为3.5、4、12、13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贫血,所有患儿均被误诊。肝动脉造影确诊后分别以明胶海绵和钢圈(2例)、聚乙烯醇(PVA)微粒(2例)栓塞病变肝动脉分支。结果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肝脏CT和B超显示肝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及脾大,有明显门静脉高压征象,无肝内占位病变。肝动脉造影表现为肝动脉分支增多、增粗,门静脉异常显影及胃冠状静脉曲张。3例栓塞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1例迟发再出血。随访0.5~24个月,1例24个月仍存活,1例术后13个月死于尿毒症,2例因放弃治疗分别于术后0.5个月、3个月死亡。结论APVM属先天性疾病,临床容易误诊为肝硬化。肝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以多次血管内栓塞畸形血管为主,栓塞材料以PVA颗粒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透视引导左锁骨下动脉穿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X线引导下行左锁骨下动脉 (LSCA)穿刺的方法 ,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  5 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LSCA造影。观察LSCA分支、走行情况及其与第 1肋外缘交点与毗邻骨性标志的关系。根据观察结果 ,临床上在透视引导下按骨性标志行LSCA穿刺 12 0例。以体表标志引导穿刺LSCA 68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结果 LSCA与第 1肋的交点至第 1肋外缘中点的距离为 0 .0 4± 1.5 6mm ,较恒定在第 1肋外缘的中点及附近。交点处LSCA内径为6.12± 0 .40mm。LSCA通过交点时与横断面的夹角为 3 1.0 2°± 5 .1°。在X线引导下按骨性标志行LSCA穿刺的技术成功率为97.5 % ,对照组为 91.0 %。穿刺次数为 4.7± 2 .3 ,最多达 10次 ,对照组为 8.0± 4.2 ,最多达 2 2次。发现并发症 4例 ,包括气胸 2例 ,局部血肿 2例 ;对照组为 10例 ,包括气胸 5例 ,血胸 1例 ,局部血肿 4例。经统计学检验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透视下按骨性标志行LSCA穿刺是一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二氧化碳 (CO2 )血管造影不良反应 (adversedrugreactions,ADRs)的发生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 132例患者共行 2 0 9次CO2 血管造影 ,采用心电血压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及氧饱和度。每次造影后询问患者有何不适 ,根据ADRs轻重评为 0~ 4分 (0 =无不适 ;4=重度不适 ,对症处理不能缓解或出现并发症 )。结果 CO2 造影时 34例 (2 5 8% )出现ADRs ,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部烧灼样不适、下肢疼痛麻木、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CO2 造影时出现ADRs患者的平均评分为 1 76± 0 91(均数±标准差 ) ,132例平均得分为 0 45。 2 5例 (73 5 % )的ADRs为一过性症状 ,可自行缓解 ,9例 (2 6 5 % )患者对症处理后快速缓解。全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O2 是一种安全的血管对比剂 ,尽管部分患者出现ARDs ,多数可自行缓解 ,少数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99.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0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椎间盘膨出234例,突出361例,脱垂5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盘内注射3~5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30~50μg/ml。结果随访6~54个月.总有效率为80.2%。显效409例(68.2%),有效72例(12%),无效119例(19.8%),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Abemethy畸形(Abemethy malformation)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DSA证实的罕见Abem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2例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并作文献复习。结果例1CT增强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示:肝下段下腔静脉增宽,门静脉干及分支变细,胃和脾周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及分支明显变细,肠道静脉血少部分回流入门静脉,大部分经一迂曲扩张的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例2CT示:肝叶比例失调,右叶稍大,肝裂宽,脾大,脾门血管迂曲扩张。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闭塞,周围可见细小迂曲的血管,肠道静脉血大部分经一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显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结论Abemethy畸形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以间接或直接门静脉造影为金标准。治疗方法应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及病人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