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观察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动脉造影表现并采用新的介入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方法 观察7例KTS患肢动脉DSA的影像表现。采用经导管患肢动脉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平阳霉素用量6~12mg,超乳化碘油4~8ml)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患肢少数动脉2、3级分支增粗,软组织内可见部分斑片状染色伴大小不等血窦显影(5例),引流静脉增粗(4例)和浅静脉迂曲扩张(5例)。病变区碘油沉积良好者6例,1例碘油沉积欠佳。术后随访13~30个月,肢体肥大明显回缩者6例,大腿的周长接近正常肢体,1例病情无明显变化。1例于1年后局部轻度复发。主要术后反应:均有肢体中至重度肿胀和轻度发热,另外有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2例和肢端麻木1例。并发症为局限性皮肤坏死1例,经治疗痊愈;另1例出现患侧足拇指背屈无力,治疗无效。结论 患肢动脉造影可以显示KTS部分畸形血管。PLE动脉内灌注治疗KTS引起的患肢肥大具有较好疗效。由于本疗法可能有较严重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应慎用。  相似文献   
12.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征候群,主要包括肝大、门脉高压所致的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者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候群。其治疗原则是:疏通肝静脉流出道,降低门脉压。介入治疗技术较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普及推广应用,且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BCS的病理改变复杂,相应的介入治疗技术亦多种多样[1],本文综述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及其选择原则。1 球囊扩张术(PTA)PTA是肝静脉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TIPS途径门静脉属支置管造影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期(DCPH)门体静脉间侧支血管(PSCV)的可行性及其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DCPH并接受TIPS治疗的274例患者的资料。术中均经TIPS途径置管至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行门静脉DSA造影。基于造影表现,对PSCV进行分类,并描述其特点。结果对27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IPS治疗及门静脉属支造影,根据PSCV在门静脉系统的起源部位,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①门静脉分支型,占2.55%(7/274),为向肝血流且以分流为主;②门静脉主干型,占23.36%(64/274),为离肝血流且血流量较大;③门静脉属支型,占12.77%(35/274),为离肝血流且汇入体循环的途径较多;④混合型,占61.31%(168/274),为门静脉系多起源参与PSCV供血。结论经TIPS途径对DCPH患者进行门静脉属支置管DSA造影安全、可行,可显示PSCV的起源及其分型。各型PSCV具有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贴壁不良综合征(dys-seal syndrome,DSS)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收集我科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行食管支架手术患者98例,共置入99枚金属支架。其中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狭窄19例,术前有食管癌放疗病史26例,伴食管-气管瘘34例。结果术后7例患者出现DSS(发生率7.1%)。其中有放疗病史及梗阻上段食管明显扩张患者DSS发生率明显升高(χ2=0.017,0.005,P=0.036,0.013)。经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等营养支持治疗后,1例患者逐渐恢复至进食半流质;1例于原支架上端再次置入较大直径支架,术后症状无缓解,后失访;2例改行鼻饲管置入;余3例内镜下取出支架。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发生DDS为并发症之一,临床处理预后不良。取出已经置入的支架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应在术前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排除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等有助于DSS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TFE覆膜支架TIPS术治疗的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 ~ 73岁,平均(53±13)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0 ~10.0分,平均(6.7±1.7)分.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寿命表法绘制术后6、12、24、36、48个月的分流道开通率、术后生存率、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曲线.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共置入支架128枚.支架直径6.0~10.0mm,平均(8.1 ±0.9)mm.其中PTFE覆膜支架104枚,裸支架24枚.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前平均(28.5±5.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8.0±4.5)mm 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1).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周围感染.术后随访0 ~58个月,平均(20±13)个月.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gh评分(6.5±1.6)分,与术前相比[(6.7±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P>0.05).患者术后6、12、24、36、48个月的覆膜支架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6%、91%、82%、82%、82%,随访期间10例患者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27例出现术后HE,发生率26.5%,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66%;16例出现死亡,病死率为15.7%,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5%、83%、76%、76%、76%.结论 与裸支架相比,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但如何改善术后HE及生存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进行分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硬化性栓塞(PLE-IASE)方法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材料和方法:89例SCHL分为三型:Ⅰ型为富血型,Ⅱ型为乏血型,Ⅲ型为动静脉分流型(AVS).所有患者行PLE-IASE.结果:富血型51例,乏血型26例,AVS型12例.总体瘤体缩小率为46.6%,其中富血型56.2%,乏血型27.9%,动静脉分流型46.5%.动脉造影分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HL根据动脉造影表现可分为富血、乏血、AVS三种类型.富血型和AVS型瘤体缩小率较乏血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富血型和AVS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造影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动脉造影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02例CHL患者,男35例,女67例,年龄23~70岁,平均41.3岁.所有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导管位于肝固有动脉水平,对比剂注射流率5 ml/s,DSA连续完整采集动脉期、实质期图像.按照下述标准将动脉造影表现分为4型:富血型(Ⅰ型),乏血型(Ⅱ型),动静脉分流(AVS)型(Ⅲ型),门静脉供血型(Ⅳ型).各型判定标准:富血型为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动脉期可见较多异常血窦显影,实质期异常血窦充盈瘤体大部分区域.乏血型为供血动脉无增粗,动脉期可见数量不多的异常血窦在瘤体周边显影,实质期异常血窦充盈瘤体小部分区域.出现AVS则不论富、乏血与否直接判定为AVS型.门静脉供血型则为动脉期及实质期完全无瘤体染色,直接或回流性门静脉造影显示异常血窦充盈染色.分型确定后对Ⅰ~Ⅲ型患者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统计总体瘤体缩小率和各型瘤体缩小率并分析其差别.结果 102例动脉造影全部成功.其中,富血型58例(56.8%),乏血型30例(29.4%),AVS型13例(12.7%),门静脉供血型1例(0.98%).在AVS型患者中,肝动脉-门静脉分流11例,肝动脉-肝静脉分流2例.分流时相出现于动脉期10例,出现于实质期3例.总体瘤体缩小率为46.7%,富血型瘤体缩小率为56.3%,而乏血型为27.9%,AVS型46.6%.各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富血型和AVS型均较乏血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富血型和AVS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动脉造影表现可将CHL分为富血、乏血、AVS、门静脉供血四种类型.其中富血、乏血及AVS型之间行PLE肝动脉栓塞时瘤体缩小率有显著差别.此分型可作为选择疗法和估计瘤体缩小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2,自引:3,他引:1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突出78例,脱垂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19~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盘内注射5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0μg/ml。结果随访3-18个月,总有效率为76.0%。显效79例(61.2%),有效19例(14.7%),无效3l例(24.O%),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血管塞联合可解脱弹簧圈及覆膜支架对 a+Ⅱ型复杂内漏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一次性处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多个内漏通道,栓塞材料合理选择及置入顺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5年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患者5年肝功能变化。方法收集因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腔积液、临床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76例患者资料,均行TIPS进行治疗,随访患者术后1、6、12、24、36、48、60个月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并按照Child-Pugh分数、支架门静脉位置、支架直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2~132个月,平均(72.3±16.4)个月。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37.12±7.61)cmH2O降至术后(22.23±6.95)cmH2O(t=12.72,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6、12个月Child-Pugh A级患者Child-Pugh评分增高(P均0.05),而Child-Pugh B级患者评分下降(P均0.05)。Child-Pugh C级患者术后第6个月评分下降(P0.05)。与支架位于门静脉右支者相比,位于左支者术后1、6、12、24个月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与支架直径≥8mm者相比,直径8mm者术后1、6个月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结论 TIPS对远期肝功能无明显影响。TIPS对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前期肝功能有益处,但无法改善Child-Pugh A级患者肝功能。支架直径及支架位置是影响术后前期肝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