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淀粉样β-蛋白(β/A_4)基因突变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分析20例散发性AD患者和8例正常老年人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16、17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β/A_4基因均未发现C→T突变及其它异常SSCP泳动变位。结论 APP基因β/A_4编码区突变不是一突变“热点”,在AD不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60例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LRFA 32例(LRFA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28例(LH组)。LRFA组男25例、女7例,年龄38~84(61.13±12.30)岁;LH组男23例、女5例,年龄35~80(60.07±12.9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治率、免疫状况、术后并发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RFA组和LH组的手术根治率分别为96.9%(31/32)和100.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72(46.8±18.5)个月。与LH组相比,LRFA组术后4周、8周CD3+、CD4+、CD8+、CD4+/CD8+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RFA组术后8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Treg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H组,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7%、81.3%、56.3%和82.1%、71.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RFA可精确定位、动态观察消融过程,拓宽了射频消融的适用范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LRFA已成为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4.
克林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克林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克林澳、对照组予血塞通治疗,两组其它治则同。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病情评估。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7. 00±4. 19及3. 86±2. 95,对照组分别为6. 49±3. 32及5. 69±4. 09。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BI评分分别为60. 86±26. 42及77. 86±20. 37,对照组分别为61. 29±33. 09及62. 29±34. 7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日住院费用431. 17±143. 93元,对照组平均日住院费用499. 04±175. 98元。结论: 克林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分析5年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5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为同卵孪生1例、HLA交叉全配7例,单倍体相同26例。45例开放手术取肾,右肾14例,左肾31例。术后采用环抱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45例供体术后10天出院,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随访24个月,血压、尿常规,肾功正常。受体目前44例存活,移植肾存活时间最长者达6年余。2例肾病复发,移植体失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血液透析后,肾功恢复正常。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及血透治疗后,肾功能逆转稳定。1例自行停药后死亡。结论术前对供、受者进行仔细全面的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因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免疫抑制剂用量小,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96.
张仲  高励  刘西平  曾仲  张海涛 《四川医学》2006,27(2):176-177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行支架置入术(S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因颈动脉狭窄所致TIA的老年患者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围手术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结果3倒均成功置入血管支架,左1例,右2例,术中及术后无脑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5-11个月,均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实施带脑保护装置的SP是治疗老年人因颈动脉狭窄而致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发生机制和内在联系,为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左肾组织中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因子表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BMP-7蛋白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减弱,再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恢复;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的逐渐加重而增强,冉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下降;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 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MP-7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逐渐减弱,而TGF-β1却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增强,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可能在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和恢复过程中两者是一对重要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98.
肛门袋用于保护胰外瘘后瘘口皮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外瘘是在胰腺手术、创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情况下发生的胰管破裂、胰液外漏于腹壁外。胰外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及非手术两种。其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除及瘘管游离后置入胃腔或空肠腔内的内引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有效的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等。目前还有通过ERCP内置支架术等 ,一般都要在胰瘘发生 3个月后进行。  胰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9 0。在胰外瘘长达 3个月以上的自然愈合或等待手术中 ,强碱性的胰液可使病人瘘口皮肤红肿、糜烂 ,甚至坏死、缺损。目前尚无对胰外瘘口皮肤保护的有效方法。以往常用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中肝血流控制分别采用Pringle法(全肝阻断组,18例)、半肝血流阻断法(半肝阻断组,17例)、七步断肝法分步阻断(七步断肝组,10例)。比较3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步断肝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全肝阻断组与半肝阻断组(均P0.05)。结论:利用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安全、简便、可行,且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各级医院借鉴和开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确定早期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险预兆.方法:收集西南医院1990年1月~2001年5月所有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主要临床参数及预后情况,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文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从大样本临床资料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全组971例重型肝炎,死亡593例,总病死率61.1%.②年龄≥38岁、血清胆红素≥416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超过对照组17.3 s及肝性脑病,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任何1个因素存在的病死率为56.7%,任何2个因素并存的病死率为86.0%,任何3个因素并存的病死率为95.1%,全部4个因素并存的病死率为100%.结论:①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参数中,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对于具备任何2个危险因素的重型肝炎患者,其死亡危险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