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伴脾亢时行脾次全切除术前后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60%CCl4加5%乙醇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行脾次全切除术,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脾脏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脾脏中MT1-MMP、MMP2、TIMP1 mRNA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和血窦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网状细胞中,多位于红髓、脾索和脾小梁。蓝紫色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中。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MP9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棕黄色的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带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脾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残脾其纤维化程度未见加重。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肝硬化巨脾患者行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人工制成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动物分成全脾切除、脾次全切除、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0天活杀后取肝脾标本作光镜和电镜检查,同时抽血查肝纤维化的部分指标。结果:脾硬变化大鼠全脾切除组术后60天内动物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保脾手术组大体标本未发现肝硬化加重现象。根据光镜和电镜检查,手术前后比较亦无加重肝硬化现象。血清PC一Ⅲ、HA、LN和PLD四项指标肝硬化脾手术前后各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脾次全切除与全脾切除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肝硬化大鼠行脾次全切除保留的残脾术后60天未发现加重肝硬化的征象。从而为开展脾次全切除治疗肝硬化巨脾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高励  张仲  曾仲 《四川医学》2002,23(9):910-911
目的:验证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及开放实验研究49例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急性缺血性病人的疗效和各项安全指标。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和开放组共49例,总有效率分别是79%、70%和70%,均有明显疗效,但各组间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4.
血红素加氧酶(HO)是一种降解血红素的限速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HO的诱导亚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成为诸多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HO-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多种理化因素通过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HO-1表达,这些信号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途径、JAK/STAT途径及蛋白激酶类途径.  相似文献   
55.
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侵袭途径广泛以及术后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目前患者获得治愈的惟一途径依然是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术前胆道引流、肝切除的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HC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7例H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207例患者中,125例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R0切除率为60.4%。联合肝叶切除156例,肝叶切除组获R0切除率70.5%;51例行单纯性切除,单纯性切除组获R0切除率29.4%,两组比较R0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死于围手术期,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和胆漏。获得随访的172例中,102例行R0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59.1%、17.2%,70例行R1-2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19.2%,无5年存活患者。获得R0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率优于姑息性切除(R1-2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1,P<0.01)。在联合肝叶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7.8%、63.9%、18.0%,在单纯性切除组中获R0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3.3%、20.8%、8.3%,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P=0.014)。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HC远期疗效的关键,联合肝叶切除及标准化淋巴结清扫可显著提高HC的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6.
背景: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移植专家学者。血红素氧化酶1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 目的:对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heme oxygenase-1,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ver graft”,中文检索词为“血红素氧化酶1,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排除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共保留34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最广、保护作用最重要的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及其催化产物组成了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何通过转基因手段将其应用于临床,保护移植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肝成活率,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未来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缺血后脑腺苷含量、肿瘤坏死因子 α的变化及对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79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 α的表达。结果 缺血后 2 0min脑腺苷含量急骤升高 ,缺血后 1h及再灌注后回落 ;桂哌齐特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脑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 α的表达明显升高 ,桂哌齐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且脑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桂哌齐特有保护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内源性腺苷含量从而加强腺苷抑制炎症反应的脑保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探讨其各自适应证以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一期缝合组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T管引流组5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少量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1例出现逆行胆道感染,给予胆道冲洗、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两组的胆漏引流液均为胆汁样,每天约5~10 ml,经充分引流后于3~4d自行消失,均未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也未出现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802)、手术时间(P =0.137)、术中出血量(P=0.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P =0.037)、术后补液量(P=0.008)、术后住院时间(P=0.015)均低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减黄效果与放置T管引流效果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59.
反义TIMP1基因转染Ito细胞后对其ECM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反义TIMP1基因对Ito细胞 (贮脂细胞 )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 (ECM )降解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全长TIMP1cDNA反向插入哺乳表达载体pCI neo中 ,构建反义TIM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 ,将反义TIMP1基因导入Ito细胞株CFSC 2G中 ,选择稳定转染的Ito细胞株培养 ,采用RT 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RIA等方法 ,观察TIMP1mRNA和蛋白、MMP1mRNA和蛋白、α1(Ⅲ )mRNA、FN蛋白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中PCI、PCⅢ、HA、LN水平的变化。结果 反义TIMP1基因能明显地抑制Ito细胞中TIMP1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 (P <0 0 1)。转基因细胞中α1(Ⅲ )mRNA、MMP1mRNA、FN蛋白的表达与未转基因细胞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转基因后Ito细胞培养上清中PCI、PCⅢ、HA、LN水平明显低于未转基因细胞 (P <0 0 1)。结论 反义TIMP1基因可以抑制贮脂细胞内源性TIMP1产生 ,但未影响MMP1的表达 ,从而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60.
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 ,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 ,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了解和重视。相关的临床研究多见于健康或住院人群普查分析 ,而某一系统疾病或某一特定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的研究尚不多见 ,而血液系统疾病 ,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差 ,副反应多 ,所以病人的心理反应较大。了解病人心理反应的特点 ,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或心理治疗 ,或许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 [1] 对我科 4 1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初步调查 ,以了解其伴发抑郁情绪的情况。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研究组 来自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