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是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卫生案件调查或日常卫生监督的关键,文章结合基层执法实践,就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常见问题进行评析,希望对文书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比较红芪蜜炙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方法:采用HPLC色谱技术绘制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软件分析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差异。HPLC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程序:0~5 min,乙腈2%~5%;5~20 min,乙腈5%~16%;20~35 min,乙腈16%~18%;35~36 min,乙腈18%~30%;36~66 min,乙腈30%~60%;66~80 min,乙腈60%~90%。结果:红芪与炙红芪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除1,4,6,18,19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红芪组相比,炙红芪组9号和2,3,8,10,11,16,17号共有峰峰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和P<0.01。5,7,12,13,14,15号共有峰峰面积显著减少,P<0.01。其中16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7号峰为芒柄花素;20号和21号峰为炙红芪组新出现的色谱峰。结论: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存在差异,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量与质的差异,表明蜜炙过程对红芪中化学成分影响显著,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对红芪与炙红芪做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从血清药物化学的角度揭示山茱萸炮制机理。方法:将山茱萸与制山茱萸水提液动物口服给药后制备含药血清,建立并分析比较空白组、山茱萸组和制山茱萸组大鼠血清HPLC特征图谱,确定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移行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山茱萸组新增6个色谱峰,制山茱萸组新增5个色谱峰,两给药组共有色谱峰为11号、12号、13号色谱峰,其中11号和12号色谱峰峰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S-1、S-2和S-3号色谱峰为山茱萸组特有,Z-1和Z-2号色谱峰为制山茱萸组特有。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和制山茱萸组均出现明显的聚类,且两组间分离明显。结论: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移行成分存在量与质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红芪与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炙黄芪组、红芪和炙红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他各组大鼠均施加饮食失节、泻下加疲劳复合因素,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炙黄芪组大鼠灌胃给予10.8 g·kg-1的炙黄芪水煎液,红芪和炙红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6.2,10.8,5.4 g·kg-1的对应剂量红芪与炙红芪水煎液。各药物组大鼠每天早晨以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5 d。药物干预完成后,经眼眦静脉采血1 mL置于EDTA抗凝采血管中,直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大鼠血液常规分析,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和TNF-2含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较高(P<0.01和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和P<0.05)。结论: 红芪与炙红芪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且炙红芪的干预作用强于红芪。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阑尾炎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OA)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OA治疗,B组采用LA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能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蛋白聚糖-1(Syndecan-1)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标本设为观察组,选取上述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设为对照组,对比MMP-2、PCNA及Syndecan-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不同表达对患者预后2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MMP-2、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yndecan-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PCNA及Syndecan-1与淋巴结转移(有)、肿瘤直径(≥3 cm)、组织分化程度(低-中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有关(P<0.05)。本研究纳入的62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2年生存率为40.32%(25/62),MMP-2阳性、PCNA阳性及Syndecan-1阴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P<0.05)。MMP-2、PCNA、Syndecan-1及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30、0.814、0.917,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三者联合检测最大。结论 MMP-2及PCNA表达阳性、Syndecan-1表达阴性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率更高,可联合三者检测水平了解疾病进展情况,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秩边、气海、关元、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艾灸治疗,疗程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和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残余尿量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天麻眩晕宁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提高制剂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制天麻、白芍、钩藤、泽泻等12味药进行鉴别。结果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因此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天麻眩晕宁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9.
参阅相关领域的有效文献,初步了解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和睡眠障碍各自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等。从疏肝、调肝角度,探讨PTSD和睡眠障碍的所属关系,从而在综合性防疗体系的建设领域给予理论支撑,同时也能凸显中医预防和治疗PTSD及睡眠障碍病症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60.
本文旨在通过对陇南地区中药材产销现状分析研究,结合陇南地区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文化特色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参照我国其他县市比较完善成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初步探讨符合陇南地区的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的商业模式,为陇南地区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建立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