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膀胱癌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对20例术后患者的排尿情况、肾功能电解质、B超、肾图、膀胱造影及尿动力学、CT等检查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白天控尿良好19例(95%),夜间控尿良好17例(85%)。16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不畅。肾功能电解质正常,B超示:无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返流。最大膀胱容量(390.5±20.7)mL,压力(16.5±0.7)cmH2O。最大尿流率(18.1±3.3)mL/s。残余尿14例阴性,6例〉50mL。20例患者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是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2.
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作者采用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3例,临床疗效满意。并对其中12例进行了术后尿动力学检查,以探讨原位回肠新膀胱和尿道的尿动力学特点,进一步评价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42~75岁  相似文献   
43.
44.
ESWL致肾脏破裂出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例1,男,37岁,KUB示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2.0cm×1.0cm椭圆形结石,IVU示左肾重度积水,右肾功能正常。于1997年5月在外院1周内行3次ESWL治疗,5月23日末次ESWL治疗后次日早晨出现左腰部剧烈疼痛,向左中下腹部放射,肉眼血尿,恶心未呕,感呼吸困难,经门诊抗炎解痉、止痛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5月27日下午在腰痛加重并发烧,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经输液、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在γ射线诱导下PUMA基因(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在人前列腺癌细胞(p53野生型LNCaP细胞、p53变异型PC-3细胞)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在3、5、8Gy照射剂量的γ射线诱导下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在3、5、8Gy照射剂量的γ射线诱导下PUM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γ射线诱导下LNCaP细胞抑制率较PC-3细胞抑制率高(P<0.01);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LNCaP细胞中PUMA-mRNA的表达越明显(P<0.05)。结论γ射线诱导下PUMA基因可促使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PTEN/MMAC1/TEP1基因在泌尿系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本文介绍1997年以来,由Steck等3个研究小组克隆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PTEN/MMAC1/TEP1基因的研究进展,定位在10q23染色体上,并介绍了PTEN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作用和在肿瘤中抑癌作用的途径,以及在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中的突变和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CD24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膀胱肿瘤、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2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24蛋白主要表达于膀胱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其阳性例数为27例,阳性率为62.8%,在正常膀胱组织中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0%。在43例膀胱肿瘤石蜡标本中,CD24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恶性程度高的肿瘤阳性表达高于恶性程度低的肿瘤,浸润性癌也高于非浸润性癌(P〈0.05)。结论①CD2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②CD24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和浸润性进展密切相关。③CD24高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术前均常規行膀胱尿道造影,复杂病例加行尿道B超、多层CT尿道重建(CTU)、磁共振尿道成像(MRU)及尿道镜或软性膀胱镜检查。37例患者均行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其中单纯尿道端端吻合术11例,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后尿道端端吻合术23例,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耻骨下缘楔形切除+后尿道端端吻合术3例。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最大尿流率为13.3~51.2 mL.s-1,平均(21.81±8.04)mL.s-1。手术总的成功率为86.5%(32/37),其中经会阴单纯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90.9%(10/11),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后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86.9%(20/23),阴茎海绵体中隔切开+耻骨下缘楔形切除+后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成功率为66.7%(2/3);手术不成功5例(13.5%)。结论经会阴途径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49.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2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的适应证,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20例肾损伤患者,其中外伤性肾损伤13例,复杂性肾结石取石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7例。结果10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肉眼血尿消失;6例于术后第4天消失;3例于术后第5天第2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1例栓塞术后仍有持续性血尿加重而行肾切除术。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侵袭小、止血效果好、能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与乙酰胆碱能神经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动力学,将研究对象分为BPH梗阻逼尿肌稳定和梗阻逼尿肌不稳定组,并设无梗阻的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取膀胱顶部逼尿肌作HE、Karnovsky-Root直接法染色,乙酰胆碱脂酶(AchE)结合镀银法染色、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通过形态测定检测了逼尿肌AchE阳性神经密度。结果梗阻不稳定组和稳定组AchE阳性神经密度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且不稳定组AchE阳性神经密度较稳定组也明显减低(P<0.05)。结论BPH梗阻性逼尿肌不稳定与逼尿肌胆碱能神经密度降低(去神经)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