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老年及中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存在差别,为老年ACS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A组),ACS患者30例(B组)。选择中年ACS患者30例(C组),均于入院第3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B组及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B组,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CS及中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均高于SAP患者,这是由于发病时心脏缺血缺氧所致,但老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低于中年ACS,这是由于衰老等因素影响了血清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42.
铁代谢异常在乙型肝炎肝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对收治的103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将铁代谢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均数的两两比较t检验。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相关。其中,SF、SI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加,Hb、TRF、TIBC随肝损伤加重而减少。铁负荷过重可能协助HBV加重肝损伤,因此,检测铁代谢指标SF、TRF、ST、TIBC可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3.
低血糖症由慢性活动性肝病(CALD)引起者,国内报道尚为数不多。自1985年3月以来,我科相继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5例为1985年3月~1990年3月本院传染科收治的病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26岁,平均37.6岁。 5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阳性,其中2例与丁肝病毒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CD28功能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CHB患者20例、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15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15例,以及健康献血员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功能亚群。结果CHB患者、HBV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1,P〈0.05;P〈0.05.P〈0.05,P〈0.01,P〈0.05);HBsAg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不同造成不同形式的慢性感染方式。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研究表明,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清除及疾病转归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亚群、CD28功能亚群,并计算各群细胞绝对计数。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了解CHB患者免疫应答特点,以及拉米夫定治疗的抗病毒疗效与宿主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61岁.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踝部水肿,伴有乏力、厌食及尿黄.查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肝、胆、脾彩色超声示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不详)后肝功能好转,腹水及踝部水肿消失,出院后继续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ITP)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减少或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他汀类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9例。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大小。结果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因转氨酶增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8.
慢性HBV感染者的T细胞亚群与拉米夫定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LAM)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HB患者20例,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15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15例及健康献血员2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HB患者给予LAM治疗,1年后再次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CHB患者、HBV携带者CD4^+、CD8^+T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携带者T细胞亚群细胞计数与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有不同特点;LAM治疗CHB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干扰素抗体(抗-IFN)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干扰素(IFN)疗效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观察接受干扰素治疗的40例患者的抗-IFN与临床疗效及T淋巴细胞工群的关系.结果抗-IFN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呈负相关(r=-0.3487,t=2.2935,P<0.05).抗-IFN产生不仅使IFN疗效不稳固,复发率升高,而且影响IFN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结论抗-IFN和T淋巴细胞亚群是影响慢性丙型肝炎IFN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检测有助于估计及预测干扰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50.
银屑病并发慢性肝炎1例曹治宸南月敏第三临床医学院传染科(050051)关键词慢性肝炎;银屑病;并发症患者,男性,27岁。发热、尿黄、恶心、厌食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发热(37.2~38.8℃),尿呈深黄色,乏力,近20天出现肝区不适、厌油、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