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0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782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89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223篇
内科学   953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431篇
特种医学   678篇
外科学   831篇
综合类   3845篇
预防医学   1852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1352篇
  16篇
中国医学   1499篇
肿瘤学   72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720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大鼠纹状体内前强啡肽原(prodynorphin,PDyn)基因表达与DARPP-32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时直接通路过度活化的机制。方法6-羟多巴胺(6-OHDA)大鼠模型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 d诱发LID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Dyn mRNA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总DARPP-32的mRNA与蛋白表达及其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毁损侧PDyn mRNA表达(0.3662±0.0625)较对照组(0.2085±0.0573)及L-dopa治疗组(0.2235±0.058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D大鼠毁损侧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蛋白水平(1075.2±103.3)较对照组(198.7±49.5)及L-dopa治疗组(213.9±58.9)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ARPP-32蛋白的Thr-3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是LID时多巴胺D1受体介导的直接通路异常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2.
交腹皮瓣术是手外科修复手部创面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可靠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我科自制的上肢固定带,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弥补了胶布固定和腹带固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3.
1994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共行产后混合痔嵌顿手术9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病人中,妊1产1,59例(62.8%);妊2产2,31例(32.9%);妊3产3,4例(4.3%)。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平均30.4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3年。1.2临床资料本组内痔27例(28.7%),外痔18例(19.1%),混合痔49例(52.1%)。产后混合痔嵌顿位于截石位11点31例(33.0%),7点24例(25.5%),3点8例(8.5%),7、11点19例(20.2%),3、7、11点12例(12.8%)。单枚痔核最大3cm×1.5cm,最小2cm×1cm,色泽紫暗,多伴有内痔糜烂渗血,3、7、11点同时嵌顿多为环状脱出,肛周水肿较甚。手术…  相似文献   
114.
左卡尼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脂肪代谢,产生ATP能量,以供人体组织需要,临床上发现能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肝病、肾病的透析以及原发性或继发性肉碱缺乏症等的治疗[1]。根据临床的需要,我院研制了自制制剂左卡尼汀口服液,对其处方与工艺、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15.
胸导管走行于胸内重要结构之间,且其直径仅有2~4 mm,所以胸部穿透伤引起的单纯胸导管损伤极其罕见,胸部钝性创伤引起的乳糜胸亦很少见。我们遇到车祸后右下胸背部软组织挫伤合并单纯胸导管损伤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异搏定区域动脉灌注在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静脉治疗组及动脉灌注组。入院后,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静脉治疗组行合理液体治疗,静脉注射异搏定;动脉灌注组液体补充同时采用持续动脉灌注异搏定1~2周。测定治疗后1、4及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治疗后4、7d,血清TNF-α和P-selectin水平动脉灌注组较静脉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β水平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治疗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CAM-1水平动脉灌注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区域动脉灌注异搏定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黏附分子P-selectin和ICAM-1的上调,阻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7.
医学影像学网格技术——医学影像学数据共享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学图像数据已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形式之一。今天,医学影像学描述特定个体状态的数据已经从结构到功能;从整体、器官、组织到细胞、基因乃至分子水平。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虽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分析和解读从CT、MRI等获取的数据中提取形态、功能方面的信息,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但是,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有效地挖掘出规律并形成相关的知识是医学影像学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总体而言,信息的提取总是滞后于数据的产生。计算机网格(grid)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克服“数据-信息-知识-应用”这个因果链中的瓶颈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方法对5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在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下实施洗胃、血液灌流等排毒措施.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各项生命支持,认真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结果5例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在积极的抢救和护理下均转危为安。结论迅速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有效的排毒,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准确地实施各项急救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抢救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 (n =5 1) (低分子肝素 2 5 0 0U皮下注射 ,2次 /天 ,连用 7天 )、普通肝素组 (n=5 1) (肝素 12 5 0 0U ,加入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连用 7天 )和对照组 (n =5 1)。观察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在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少 ,应用时不须持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20.
食管癌切除术后不同重建途径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了解食管癌切除术后经不同径路重建,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探讨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后,经胸骨后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1105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229例经左胸行胸内吻合(A组),716例经右胸食管床胃代食管行颈部吻合(B组),160例予以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经胸骨后行颈部吻合(C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径路的3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情况。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A组5/229(2.2%)、B组85/716(11.9%)、C组31/160(19.4%),C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和P<0.05)。比较C组不同重建方式吻合口瘘发生率显示,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22.2%与11.6%,P=0.133)、全胃重建与管状胃重建(25%与15.6%,P=0.146)间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延长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至术后7d,吻合口瘘发生率由23.3%降至9.1%(P<0.05)。结论胸骨后胃代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前纵隔内的胃体受压、冲击吻合口所致;通过延长胃肠减压管留置时间能有效减少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