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本文对10例进展期白癜风皮肤组织(按白斑区、交界处和正常处分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表皮基底部角朊细胞中黑色素消失:白斑区为10/10、交界处7/10,正常处0/10;黑色素细胞:白斑区0/10、交界处1/10,正常处1/10,且发育不良;基底部角朊细胞萎缩:白斑区2/10,交界处2/10、正常处0/10;表皮与真皮交界部空泡:白斑区4/10、交界处7/10、正常处1/10;Mekd细胞:白斑区0/10、交界处0/10、正常处1/10;真皮内末梢神经变性或死亡:白斑区10/10,交界处10/10,正常处8/10;末梢神经再生:白斑区6/10,交界处4/10、正常处0/10。结论末梢神经变性变质和死亡可能是黑色素细胞减少和消失、角朊细胞萎缩、表皮与真皮交界部空泡、神经内分泌细胞减少和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中医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爱  晏洪波 《医学综述》2014,(6):1096-1099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美性疾病,常对称性分布在暴露于太阳光照射部位,皮损为浅至深褐色的斑点、斑疹,多发生在前额部、颧部、下颌部等面部皮肤,严重影响女性颜面部美观,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对黑素小体进行爆破,减少黄褐斑的生成,同时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汤药调理、外敷、针刺等疗法联合应用疗效较好。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分为两型,高磷酸血症型和正常磷酸水平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近关节软组织和(或)内脏组织的钙盐沉着,正常磷酸水平型患者具有高磷酸血症型所没有的炎症表现。特殊的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此病治疗药物和手术切除均可选择,但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左外眼角肤色丘疹半年,于2015年7月18日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眼外眦出现绿豆大小肤色丘疹,表面光滑,逐渐增大,无主观不适。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75.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ar,GA)是一种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皮肤病,皮疹单发或多发,好发于手足背,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病理表现为真皮和皮下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和栅栏状肉芽肿形成。现分析20例GA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GA,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56岁,病程2月~5年。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19岁.出生半个月后即发现左腹壁下无痛性肿块,局部皮肤表面无异常.患者10岁时曾在外院做肿块穿刺检查,诊断为"囊肿",未予治疗.12岁时,患处皮肤表面出现数个绿豆大水疱,后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7.
78.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鼻腔外侧缘赘生物15 d,于2010年8月就诊。患者15 d前右侧鼻腔外侧缘出现赘生物,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双足跖曾出现红斑、脱屑,自行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双手出现类似皮损,未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介入治疗史等,有数次冶游史。其配偶未来我科就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腔外侧边缘见一蚕豆大小扁平丘  相似文献   
79.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典型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并有全身或局部出现瘙痒性星状风团.该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首先对历年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病发病率年轻化,实际发病率高于数据统计结果.阐述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汗液过敏学说与排汗异常学说,得出汗液超敏反应、汗管阻塞、排汗不畅、汗液分泌过多、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