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任宏  施阳  李燕婷  孟炜  胡家瑜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309-1314
目的 探讨上海市居民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认知、社会偏见和歧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年上海市8个区县分层随机抽取4 76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可能导致社会偏见和歧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高中(含专科)学历为主,平均年龄为(45.87±22.30)岁,获得肝炎防治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和宣传资料。调查对象对“愿意接种乙肝疫苗”和“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等问题的阳性回答率接近80%(3 808/4 760);对“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的阳性回答率仅为15.08%(718/4 760);对HBV感染持有社会偏见的占19.43%(925/4 760);存在歧视行为的占35.63%(1 697/4 76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熟悉肝炎防治知识、愿意接种乙肝疫苗,愿意通过网络、报刊和宣传资料等途径获得肝炎防治知识等为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行为的共同保护因素。结论 居民对HBV感染者形成偏见和歧视源于其对肝炎防治知识的缺乏,需及时调整现阶段乙肝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82.
王晓梅  施阳  董芸  代将  王一凡 《四川医学》2011,32(6):817-819
目的总结分析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灌流组为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组在单纯灌流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CK、CKMB、LDH、Cr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炎性因子CRP、MDA、TNF-α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以联合治疗组显著。单纯灌流组死亡16例,治愈12例;联合治疗组死亡9例,治愈20例,联合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灌流组(Х^2=3.944,P=0.047)。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3.
特发性气胸1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阳  李小惠 《四川医学》1997,18(4):60-60
特发性气胸121例治疗体会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施阳李小惠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40岁以下(包括40岁)青年人患侧肺压缩60%以上的特发性气胸121例,现就其治疗方法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1例,男11...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分析依达拉奉辅助高压氧治疗重度CO中毒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度CO中毒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对照组为常规急救及高压氧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昏迷持续时间为(15.8±2.4)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4±3.3)h;治疗后血清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和93.2%,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646,P〉0.05)。依达拉奉组痊愈率(5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χ^2=4.057,P〈0.05),迟发型脑病发生率(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χ^2=3.903,P〈0.05),晚期并发症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的26.6%(χ^2=4.412,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昏迷时间,提高痊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因1932年被美国病理学家Crohn首次报道而得名,其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疾病[1],病变部位可累及全消化道,一般呈节段性分布,其中最典型的部位为回肠末段及邻近结肠,病程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症状[2,3]。目前,CD的西医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物为主,虽能够短期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6.
许蓬  杨瑶  施阳  雷平生  刘露 《药学学报》2007,42(5):497-501
为了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本文以红霉素A为原料,合成了6-位烯丙基取代中间体12,21-双键-2′-O,4″-O-二苯甲酰基-(9S)-9-O,11-O-异丙基-6-O-烯丙基红霉素A 12,得到(9S)-9-羟基-12-亚甲基衍生物6和6,7-去氢-(9S)-9-羟基-12-亚甲基衍生物11。经13C NMR,FAB-MS确证产物结构。所得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6和11均显示出较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7.
张秦  温博  霍晓萌  施阳 《北京中医药》2019,38(6):618-621
正"发热待查"是内科医生常见的临床问题,发热是由于各种致热源导致前列腺素(E2)释放,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出现产热效应。经典型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测体温至少3次38.3℃(或至少3次体温1 d内波动1.2℃),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1]。导致经典发热的病因有200余种,可以归纳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疾病4类[2]。临床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精  相似文献   
88.
施阳  冯耀辉 《江苏中医药》2017,49(11):12-13
清代黄元御总结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符合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临床上痛风患者往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后期甚至发作缓解期模糊,难以界定,成为顽疾。从"一气周流"角度归纳其病机特点为:始于脾肾,五脏皆伤,气机逆乱,伏邪丛生,初期易生痰蕴热成毒,后期则由气及血,致虚致瘀,终及脉络,病延难愈。因此治疗上建议发作期调气清热排毒,缓解期健脾补肾,燮理气机。认为脾肾是五脏气机逆乱的核心,扭转五脏气机逆乱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马丛  张秦  邵培培  施阳  温博  顾文  张硕  王北 《北京中医药》2017,36(10):877-881
目的评价清热养阴除湿丸(CSW)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关节炎(PsA)皮肤及关节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湿热型PsA患者随机分为CSW组和甲氨蝶呤(MTX)组各30例,分别给予CSW、MTX治疗,疗程均为12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提高50%、75%(PASI 50、PASI 75)为银屑病皮损疗效指标。以PsA疗效标准(PsARC)为关节炎主要疗效指标,修订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标准提高20%(ACR 20)为次要疗效指标,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得分。结果治疗12周时CSW组、MTX组达到PASI 50的比例分别为51.8%、61.5%,达到PASI 75的比例分别为33.3%、38.5%,CSW组达到PASI50、PASI 75的比例略低于MT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W组、MTX组达到ACR 20的比例分别为48.1%、57.7%。CSW组和MTX组PASI和HAQ得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CSW治疗PsA皮损及关节病变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Ⅰreceptor,BMPRⅠ)新型抑制剂LDN-212854对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原头节的体外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多房棘球蚴体系,随机设置空白对照组(RPMI 1640)、DMSO溶剂对照组(RPMI 1640+DMSO)及药物干预组(RPMI+DMSO+LDN-212854),其中药物干预组又设1、50及100μmol/L LDN-212854三个浓度梯度,分别与原头节共培养3、6、9、12 d。伊红染色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各干预组虫体存活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虫体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各时间段空白对照组与DMSO对照组原头节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mol/L与100μmol/L LDN-212854组干预6 d原头节无存活,与DM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μmol/L LDN-212854组干预3 d和6 d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84.85±2.77)%、(82.92±0.59)%,显著低于以往实验中1μmol/L LDN-193189组的(99.75±0.35)%和(99.11±0.22)%(P<0.01);1、50、100μmol/L LDN-212854组干预12 d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38.05±1.29)%、0和0,与DMSO组存活率(98.3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LDN-212854浓度的增加,药物干预组原头节较空白对照及DMSO组HE染色变深、体积变小;SEM显示虫体体表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顶突变形、头部固缩、内部结构暴露以及微绒毛成簇聚集。结论BMPR I新型抑制剂LDN-212854体外抗多房棘球蚴效应较LDN-193189强,低浓度下即有杀伤作用,为新型药物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