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动态监测犬肺血栓栓塞症 (PTE)后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3(L DH3)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两者在急性 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健康杂种犬 18只 ,随机分为三组。栓塞 组采用自体血加凝血酶及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 PTE模型。栓塞 组不加人纤维蛋白原 ,余同栓塞 组。对照组由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加人纤维蛋白原。三组均于栓塞前后做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 ,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 L DH3及血浆 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均证实犬 PTE模型制备成功。栓塞 组血浆 D-二聚体于栓塞后 30 m in明显上升 ,2 4 h后明显下降 ,自身前后比较及与栓塞 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栓塞 ( 、 )组栓塞后 2 h至 4 d L DH3明显升高 ,与栓塞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 D-二聚体、L DH3在急性 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联合检测 D-二聚体、L DH3有助于急性 PT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h disease,CJD)是由致病性朊蛋白(PrPSc)引起、以脑实质海绵样变性为基础的人亚急性或慢性海绵样脑病(如感染动物,则称疯牛病).该病发病率低,约为1/100万,临床容易误诊;并且该病可传播,及早诊断可避免医原性感染[1].国外对该病影像表现有较多研究,国内相关文献较少[2-3].散发型CJD( sCJD)是CJD最常见的类型.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临床诊断为sCJD患者的MRI和CT资料,总结sCJD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7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乏力、气促3个月余入院.患者自2010-02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超过39℃,发热时不伴明显畏寒、寒战,伴乏力,当时无明显咳嗽、咳痰,在外院就诊,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有乏力,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并进行性加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右侧胸痛,为持续性疼痛,不伴其他部位放射痛,自行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HIV抗体检测,结果确认为阳性后至我院门诊就诊,检测CD4计数为292个/μ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14.
快速磁共振成像和MR频谱分析是检出心肌缺血新的无创方法。它不仅能检出早期心肌缺血,定量区域血流灌注,而且能进行节段性室壁运动和心肌代谢的观察。随着MR对比剂和快速MR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MRI有望成为检测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辨证分型治疗男性乳腺异常发育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乳腺异常发育症多见于中老年病者,相当于祖国医学所称之“乳中结核”及“乳疬”范畴。笔者近几年来以辨证分型治疗本病12例,取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成年男性(不包括青春期乳腺发育症),单侧或双侧乳房呈女性样的发育、肥大、增生,局部可触及一半球状或结节状肿块,有压痛或疼痛。其中30~40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显像在检出冠心病病变心肌节段和病变血管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0例冠心病和5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与99mTc-MIBI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的结果。结果:潘生丁负荷SPECT检出冠心病、病变血管和病变心肌节段的敏感性分别为95.00%、63.64%和43.68%明显高于静息相的60.00%、42.42%和27.59%(P<0.01)。与静息相比较,潘生丁负荷SPECT多发现33.33%的病变血管和36.84%的病变心肌节段。对病变血管的敏感性,LAD高于RCA和LCX;对于病变心肌节段检测敏感性RCA支配节段高于LAD和LCX,特异性均较高。结论:潘生丁SPECT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检出,有效估计病变心肌范围和病变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7.
探讨节段室壁厚度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1例冠心病和11例正常对照组的MR电影,判断MR电影对冠心病的检测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各室壁厚度变化一致,缺血和梗塞心肌节段室 壁壁厚度变化明显小于正常心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8例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型肺部隐球菌病的CT表现。结果本组18例结节/肿块分布于下叶、胸膜下各有12例,胸膜反应多见(11/12);14例直径小于3cm,13例边缘清楚,9例伴空洞形成,其中7例为AIDS患者;分叶征(3/18)、毛刺征(4/18)、晕征(2/18)均少见;10例行CT增强的病灶中有7例呈现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孤立性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需在鉴别诊断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3.0T MR一站式检查:一次完成肝脏肿瘤动态增强和MRA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0T MR一站式成像一次检查完成肿瘤定性诊断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价肝癌可切除性提供帮助。资料与方法:应用GE 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正常者和31例临床疑似肝肿瘤患者行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MRI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利用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零填空技术(ZIP)进行多期扫描成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延迟期)。将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和延迟期原始图像在ADW 4.2工作站作最大强度(MIP)重建,重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测量病灶信号强度,绘出时间-信号曲线,分析病灶的强化特点。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清晰显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肝右动脉及分支4级以上,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4~6级以上。23例肝癌和8例血管瘤患者在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后能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肝癌患者肝动脉受侵所导致的增粗、变形、不规则及门脉癌栓、静脉增粗、迂曲及侧支血管等。结论:采用3D FSPGR序列进行肝脏多时相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在完成肝肿瘤诊断同时,清晰的显示肝内血管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决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癌高危人群AFP和影像学监测诊断小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癌高危人群小肝癌的发现率,研究肝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1994-07~1999-07间,在AFP监测中,发现AFP大于20μg/ml,HBsAg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首次B超无肝癌灶共427例,随机分为监测组278例,对照组149例,监测组每3个月复查AFP和B超,对照组不作定期检查,随访时间5年。结果监测组检出肝癌92例,检出率33.1%。对照组发生肝癌34例,发生率22.8%。AFP升高,肝癌发生率明显上升。监测组小肝癌的发现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35.3%(P<0.005)。监测组B超诊断肝癌准确率66.3%,B超结合CT或/和MRI诊断准确率为89.1%。监测组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20.6%(P<0.025)。监测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62.8%,3年45.9%,5年33.3%,高于对照组的38.7%、14.3%和12.3%。监测组中,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①对AFP升高的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发现率;②B超结合CT或/和MRI能有效提高小肝癌检出和定性能力;③发现肝癌病例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二级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