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椎管内肉芽肿多以感染性多见,化学(药物)刺激性肉芽肿罕有报道。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2.
MRI高分辨率3D序列检测血管性神经压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ation,3D-FIESTA)及三维动态增强序列(3D fat-suppressed spoiled qradient-echo,3D-FSPGR)序列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 Signa HD MR 1.5T超导磁共振机,采用3D-FIESTA及3D-FSPGR序列,对17例临床怀疑有血管性神经压迫的患者行桥小脑角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小密度投影行后处理。结果3D-FIESTA显示13例,3D-FSPGR序列显示15例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其中三叉神经5例,面神经7例,副神经3例;有1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经手术证实。结论3D-FIESTA序列结合增强扫描3D-FSPGR序列能很好的显示血管性神经压迫,有助于准确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报道了458例胃双重对比造影,介绍了造影前的准备、辅助药物的应用及操作方法。行对以上问题及造影价值等问题加以讨论。210例于造影前采用简易洗胃法,结果使胃小区显示范围达胃后壁1/4以上者为63.9%,对照组不用洗胃法者仅为22%。此法对胃早期病变和细小病变的发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224例阳性病例中发现用单对比造影法时易遗漏的早期病变和细小病变有31例,占阳性病例数的13.9%。  相似文献   
114.
脊髓隐匿性血管畸形磁共振应用价值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陶晓峰,施增儒,刘和平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随着磁共振(MRI)应用,人们在无创伤性检查和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近年来,在我们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小结1988年5月至1992年4月小儿磁共振(MRI)检查161例资料,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一、方法采用超导磁体Diasionics MT/S成  相似文献   
116.
117.
动态增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动态增强技术的MRI,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不同眼眶血管瘤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12例,均为单发病灶,均行MRI,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磁共振系统为Siemens公司MagnetomVisionPlus1.5T。采集线圈为头颅线圈。MR平扫包括:TSE序列的T1WI、T2WI横断面以及T1WI矢状和冠状面扫描。层厚4mm。增强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0~2.5ml/s的速度于病人桡静脉处注射Gd-DTPA后,立即连续动态扫描7次。以观察造影剂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强化模式,表现为局部点状和小结节状强化,然后逐步向全肿瘤扩展。结论:动态增强的MRI对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动态增强MRI对眼眶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运用动态增强MR技术,分析病变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不同眼眶病变的认识,尤其是不同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强化特点,进而提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共41例,均为单发病灶,均行MR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l例,恶性肿瘤病变10例。使用1.5T超导MR机,头颅线圈采集。MR平扫包括:横断面T1WI、T2WI及T1WI矢状和冠状面扫描。层厚4mm。增强检查为使用对比剂后立即连续动态扫描,以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状况。对所测得的平扫及动态增强信号强度值(前、后),计算其强化率(E%)并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良恶性肿瘤第1分钟内平均强化率(E1%)比较:恶性肿瘤的E1%〉60%,而良性肿瘤的E1%〈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7例良性肿瘤除脑膜瘤外,绝大多数(88.9%,24例)强化为线型;(3)10例恶性肿瘤和3例脑膜瘤为平台型强化。(4)3例炎性假瘤和1例肉芽肿病变,表现为流出型。(5)12例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强化模式,表现为局部点状和小结节状强化,然后逐步向全肿瘤扩展。结论动态增强MR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明显意义;对鉴别肿瘤和炎症也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少数病种,如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9.
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MR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静脉窦血栓形成(VST)的CT和MR特点。方法:对17例VST的CT和MR特点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重点研究VST与皮层下多发性脑内血肿(SCMH)的联系,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SCMH在VST中出现率为100%(17/17)。9例VST病例MR随访显示血肿、水肿和静脉窦内血栓进行性吸收,血肿周围可见规则完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圈。结论:CT上急性SCMH是VST很强的一个诊断指征。MR可以进一步除外瘤卒中,发现静脉窦内血栓,以明确VS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0.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PFH)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面部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颅内病变者甚少。有关其颅内MRI表现报道更少,现报道2例如下。1病例1.1例1女,33岁。25岁起逐渐出现右前额眉弓上中线旁条状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右额秃发。31岁起出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