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稳定的9L/Wistar大鼠脑胶质肉瘤模型。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PGL的9L细胞株9L^lvc,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DAPI荧光标记的9L^lvc细胞,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天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断头取材,观察肿瘤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emintin)的表达。结果大鼠接种9L^lvc细胞后成瘤率100%。活体成像显示细胞接种后第7天到第21天肿瘤呈逐渐增大趋势。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边界较清楚,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血。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GFAP及Vemintin蛋白染色阴性。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肉瘤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的生物学特征.是理想的脑胶质肉瘤实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2.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的存在意义。方法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随机挑战37个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 测序发现HBVCP序列是变异的高发区,在直接重复序列(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48.7%,18/37)区,缺失突变与替换突变在TATA样盒TA2、TA3区发生率较高,而TA4极为保守。结论 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TA2、TA3的变异影响前C蛋白的表达,但该区的变异不影响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相似文献   
33.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的成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它包绕神经纤维的轴突形成髓鞘,对轴突正常的电传导功能有重要作用。将少突胶质细胞移植人髓鞘形成障碍或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可揭示髓鞘形成和再生机制。由于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与其在体内的特性相关,因此通过体外培养研究可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变化。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细胞多样性,它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所以必须对少突胶质细胞进行体外纯化。  相似文献   
34.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每例患者挑选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同一患者前C/C基因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8%,但存有G83→A替换、C抗原内部缺失、移框突变等多种变异类型。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推测前C/C区的多种变异可能与感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5.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重组的HCV结构蛋白E2为固相包被抗原,从半合成的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获得抗原行异性和结合活性较强的HCV E2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片段,片段为771bp,阳性克隆,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并对HCV E2特异性ScFv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的HCV E2 ScFv片段(771bp)具有结合HCV E2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意义。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HBVCP序列高度保守 ,但在TATA样盒 ( 1 3)可发生多种点突变 ,其中 184nt(T→C)位替换突变最为常见。在直接重复序列 (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 ,TATA样盒 3的变异…  相似文献   
37.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可溶性的HCV-core-ScFv。以重组的HCV核心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的表面展示技术,筛选到含有HCV-core-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NcoⅠ/Not Ⅰ酶切鉴定,该ScFv基因由750bp组成。将其亚克隆到pCANTAB5E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符合ScFv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结构特点。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JM109,在其培养上清中获得了可溶性HCV-core-ScFv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证实表达的HCV-core-ScFv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中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8联合基因免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构建HBV囊膜中蛋白核酸疫苗表达载体并免疫小鼠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L 18)对基因免疫的辅助作用。方法 构建质粒 pVR10 12 M、pcDNA 3 .1- IL 18,肌内注射法免疫 2 5只Balb/c小鼠 ,3组小鼠分别注射 10 0 μgpVR10 12 ,pVR10 12 M ,pVR10 12 M和 pcDNA 3 .1- IL 18质粒 ,每 2周 1次 ,共 3次。每次免疫 2周后眼眶采血 ,检测血清抗 HBs,第 3次免疫后 2周应用乳酸脱氢酶检测法验证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 经注射上述质粒后 ,可观察到注射 pVR10 12 M组的小鼠随免疫次数的增加 ,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均逐步增高 ;同时联用质粒 pcDNA 3 .1- IL 18的小鼠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应用 pVR10 12 M组为低 (第 3次免疫后抗 HBs阳性率、抗体滴度两组比较P <0 .0 5 )。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联用组的细胞杀伤率为 (89.0 2± 15 .5 4) % ,较单独应用pVR10 12 M组 (83 .0 8± 14 .0 2 ) %为高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注射质粒 pVR10 12 M可诱导小鼠产生足量的抗 HBs ,并可检测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联合应用IL 18对特异性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可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患者中存在状态,以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质粒EcoRI酶切RFLP结果提示自2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的29和28个阳性克隆中各有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则表现为高度保守,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碱基序高度一致,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本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