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茵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茵药物对33株ESBL茵(其中20株大肠埃希茵,13株肺炎克雷伯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的浓度累积抑茵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60%为协同作用,40%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茵53.85%为协同作用,38.46%为相加作用,7.69%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茵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茵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茵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22.
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剂和多剂静注国家注册一类新药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 按GCP要求设计试验方案。单剂耐受性试验将30例受试者随机区组分至0.5~6U共5个剂量组,每组6例,男女各半,从最低剂量组开始给药,当所有单剂静注剂量组确证安全耐受后,方可开始多剂静注耐受性试验。多剂耐受性试验入选 1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1U,qd,连续4d。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剂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耐受性试验中,各组受试者入选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条件均衡,具较好可比性。试验中仅发现2例与药物可能有关的轻度一过性可耐受不良反应,分别表现为凝血酶元活性动度(PA),部分凝血活动酶时间(aPTT)轻度降低和全血黏度升高,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多剂耐受性试验中亦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发现2例全血黏度升高的轻度一过性不良反应,停药后1d内全部自行恢复正常。结论 3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剂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最大剂量至6U,10名健康受试者多剂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野生云芝多糖水溶性新组分CVPS-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骨调素(OP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RT-PCR检测CVPS-B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测定AngⅡ(1μmol.L-1)诱导RAW264.7细胞p38MAPK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2(ATF2)表达的时间模式;用Western blot测定CVPS-B对RAW264.7巨噬细胞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CVPS-B(1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抑制作用最明显,共同孵育12h,抑制率达到50.3%(P<0.01);不同浓度CVPS-B1、10、5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12h,其抑制率分别为13.8%、41.2%(P<0.01)及63.7%(P<0.01)。不同浓度CVPS-B及SB202190预孵12h,SB202190在5μmol·L-1(高浓度)时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相反,CVPS-B在10、50mg·L-1(高与低浓度)时均不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CVPS-B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SB202190加CVPS-B在低剂量时(SB2021901μmol·L-1加CVPS-B10mg·L-1)也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结论CVPS-B能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CVPS-B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ATF-2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rhTNFR(m):Fc]单次皮下给药对中国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5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腹部皮下注射rhTNFR(m):Fc 10,20,35,50,65,75 mg,测定给药前(0 h),给药后4,48,96,168,216,264,312,384,480 h的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的浓度。结果单次给药0~264 h后,各个剂量组志愿者体内游离TNF-α和总TNF-α浓度均出现了显著升高;在给药264~480 h后,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浓度逐渐下降;给药后480 h,游离TNF-α浓度几乎降至正常。在10~75 mg剂量内,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在体内的暴露量(Cmax)与rhTNFR(m):Fc的剂量之间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结论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rhTNFR(m):Fc后,可引起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水平的升高,因此,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水平可能并不适合作为该类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培福沙星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AVANTAGE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光密度法测定培福沙星抗生素后效应.结果培氟沙星(PFL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产生明显的PAE,药物随浓度增大而PAE也随之延长,除4×MIC与8 × 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药物浓度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PFLX均产生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不同结构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经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加替沙星对生物被膜处理后,MTT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1/16、1/4MIC的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减少加替沙星作用后被膜存活菌数(P<0.05),并可减少细菌对硅胶片的粘附(P<0.05),而螺旋霉素无明显作用.结论减少细菌的粘附,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与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起到协同杀菌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7.
CYP3A4代谢药物的特点及其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李玉珍  方翼 《中国药房》2010,(22):2097-2099
<正>CYP3A4参与50%以上临床用药的Ⅰ相代谢,酶结构中有变异区和稳定区来适应代谢需要,是许多药物相互作用的根源。对其底物、诱导剂和抑制剂的研究,为完善联合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基因多态性是影响酶功能的重要因素,测定用药者的遗传变异将成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趋势。CYP3A4基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制备、筛选稳定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方法:应用藻酸盐BSA程序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的检测分别采用琼脂糖双向扩散试验和ELISA方法。结果:得到两株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分别分泌IgM和IgG。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比较研究阿莫西舒巴坦(amoxicillin sulbacta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121株临床分离菌株(经VT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重新鉴定),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为90.91%,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而对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血杆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82.35%、83.3%和100%,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噻肟相近,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对不动杆菌敏感率为83.33%,显高于阿莫西林,略强于其他两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常见产β-内酰胺酶菌也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一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尤其对不动杆菌抗菌作用较强的酶抑制复合制剂,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比较司帕沙星(SPLX)与洛美沙星(LMLX)的临床抗感染作用。方法将24例呼吸道和泌尿道等感染患者随机分为SPLX和LMLX两组。SPLX组口服剂量为200~300mg ,每日1次 ;LMLX组口服剂量为200~400mg,每日2次。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四级标准判定。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结果SPLX组的总用药量显著少于LMLX组 ,但痊愈率和有效率略高于LMLX组。受试患者的细菌分离率为91 7 % ,在停药第11天两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1 8 %和75 0 %。两组均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SPLX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其效应/剂量比要高于洛美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