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44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对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慢性痒的调控作用。方法:8~12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NFB诱导组和丙酮对照组。DNFB组小鼠分别于面颊部和背部反复涂抹1.5% DNFB溶液,建立类似特异性皮炎的慢性痒模型。分别观察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小鼠的自发性行为,以及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后小鼠自发性慢性痒行为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小鼠脊髓组织磷酸化ERK(phosphrylated 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面颊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高于丙酮对照组(P<0.05),而擦涂行为无差异,证实DNFB诱发的是痒觉;颈背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表现出剧烈的搔抓行为,而丙酮对照组的搔抓行为不明显。背部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1、3、7和14天鞘内注射MEK抑制剂U0126,小鼠的搔抓行为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ERK活化主要表达于小鼠脊髓背角Ⅰ~Ⅱ层,且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标,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不共标。结论: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ERK磷酸化可能参与调控DNFB诱导的慢性痒。 相似文献
72.
对7195例损伤及中毒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分类及编码,分析其性别和年龄规律、发生原因、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7195例损伤与中毒中男性多于女性,30~年龄组发生各种损伤和中毒所占的比重较多(24.1%);意外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前三位分别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和意外撞击,其构成比分别是37.4%、23.8%和9.1%,三者之和占损伤和中毒总数的70.3%;其主要疾病构成是骨折、颅 相似文献
7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无明显症状,近期内感觉右腹胀满,偶觉腰痛.CT检查:右肾周围间隙见巨大不均匀低密 度影,CT值为-80 HU,其内见无数网隔,CT值8 HU,大小约为14 cm×11cm×26 cm,上近肝顶,下近盆腔,包绕整个肾脏, 肿瘤主要占据肾周间隙前上部,右肾上腺无显示,右肾无明显变形及移位,下腔静脉及胰腺向左前移,胆囊、肝脏向前推移,肿 瘤与肝界可见细条状脂肪线.诊断:右肾上腺巨大骨髓脂肪瘤.手术所见:肿瘤质软,色暗黄,包膜较完整,位于肾周间隙,与肾 包膜轻度粘连,大小约为14 cm× 11 cm×26 cm.病理:骨髓脂肪瘤. 2 讨论骨髓脂肪瘤是少见的肾上腺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皮质,属良性肿瘤,常为单侧,肿块大小不一,由镜下小灶 至8~25 cm,组织学上由脂肪组织和骨髓细胞组成,二者分布比例不均,可有钙化和出血.本例最大径为26 cm,实属罕见.CT 相似文献
7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病人中发生继发感染者63例,感染率64.3%,其中有15例出现两个部位感染,8例出现两个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肠道,感染率分别为46.0%、31.7%和22.2%。共检出70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41株,G+球菌22例,真菌7例。非感染患者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73.7%、63.6%、40.0%,而继发感染患者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52.4%、48.1%、20.0%(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继发感染率高,临床表现复杂,G-杆菌是其常见病原菌,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股骨上端骨折,以动力加压髋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后,取出动力加压髋螺钉以后的股骨上段与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相比较,为临床内固定取出术后功能锻炼的强度提供量化依据.方法:收集8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和动力加压髋螺钉取出后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改变.结果:动力加压髋螺钉取出术后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与完整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股骨上端骨折如果以动力加压髋螺钉为治疗手段,在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功能锻炼只能控制在慢速步行水平,不能进行奔跑、跳跃等活动,以防止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注射器活塞回弹法限制Supreme喉罩套囊压力的效果.方法 择期喉罩通气下全麻患者60例,年龄22~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 ~ 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根据患者体重置入相应型号的Supreme喉罩(3号:≤50 kg,4号:>50 kg).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喉罩对位良好后,喉罩套囊充气至35 cmH2O行机械通气.用20 ml注射器在手持测压计监测下充气至喉罩套囊压力分别为60、80、100、120 cm H2O时停留10s,让注射器活塞自然回弹,记录活塞停止回弹时喉罩套囊内的压力及气道密闭压.结果 注射器活塞停止回弹时,3号和4号喉罩的残余囊内压的95%可信区间均低于60 cm H2O,气道密闭压的95%可信区间均超过20 cm H2O.3号和4号Supreme喉罩的残余囊内压和气道密闭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l注射器活塞回弹法能够较好地防止Supreme喉罩套囊内压力过高. 相似文献
77.
尼莫地平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 2继代成骨细胞 (OB2 )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10 - 1~10 - 9g·L- 1)尼莫地平 ,分别观察OB2 的增殖功能(用波长 5 70nm处OD值表示 ) ,分化功能 [用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表示 ]和矿化功能 (用每视野矿化结节数量表示 )。结果 :增殖功能OD值为 0 .12 1±s 0 .0 0 9~ 0 .41±s 0 .0 4(P <0 .0 5 ,P <0 .0 1) ;ALP活性为 (0 .0 92± 0 .0 0 8)U·mg- 1Pro(P <0 .0 5 ) ;每视野矿化结节数量为 (1.3± 0 .9)个 (P <0 .0 1)。结论 :尼莫地平不同浓度对OB2 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作用各异 ,当尼莫地平浓度为 10 - 6 g·L- 1时 ,对OB2 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具有刺激作用 ,对OB2 的矿化功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异氟醚对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氟醚麻醉中人肺泡巨噬细胞IL-8、IL-1β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异氟醚对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全麻观察组(n=12)和硬膜外+全麻对照组(n=12)。两组病人均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药均包括异丙酚4~6mg·kg-1·h-1、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组吸入异氟醚,使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保持在1.0%,对照组在诱导后经硬膜外注入1.0%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5ml/h。在气管插管后即刻和4h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从灌洗液中收获肺泡巨噬细胞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IL-8、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麻醉维持4h后比气管插管后即刻IL8-、IL-1βmRNA的表达增加,观察组比对照组IL-8、IL-1βmRNA的表达更强(P<0.05)。结论 异氟醚能增强肝脏部分切除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即在转录水平上,异氟醚能增强肺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肿物,如拇指大小,无红肿及发热.体检:左侧颈部可触及大小约5.0 cm×3.0 cm×2.0 cm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差,无红肿及压痛,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体温正常.CT平扫见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内侧、腮腺上方见一椭圆形水样密度影,均匀,大小约为5.0 cm×3.0 cm×2.0 cm,壁薄,位于茎突前上方,左颈动、静脉向内受压;MRI显示:囊性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中上水平,略呈上下椭圆形,T1W低信号,T2W明显高信号,均匀,壁薄,冠状位T1W显示左颈部动、静脉主干血管向内后受压,Gd-DTPA增强后见囊壁轻度强化,其内不强化,诊断:左颈鳃裂囊肿.手术及病理:分离胸锁乳突肌,暴露颈部肿物,见一大小约5.0 cm×3.0 cm×2.0 cm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内有淡黄色液体,分离囊肿,周边见少许小淋巴结.病理:鳃裂囊肿,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80.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2007年1月1日发出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技能认证管理办法”,取得认证资格的编码人员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继续教育测验。这里提供一个可选择的练习题目,你可以从中国病案杂志指定的一篇文章中回答问题。答案正确可以获取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