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目的建立2种检测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以测定刺激性抗体(TSAb)和阻断性抗体(TSBAb)为主,并用于甲状腺疾病检测。方法分别以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膜外区氨基端(N端)蛋白和羧基端(C端)蛋白作为抗原建立N法和C法,各检测健康人229名,初诊Graves病(GD)451例、初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104例、单纯性甲状腺肿35例、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8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ANOVA)分析,组间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N法:(1)与商品TSAb试剂盒检测法明显相关(r=0.7422,P〈0.05)。(2)批内、批间CV分别为3.96%~4.67%和7.32%~8.33%。(3)健康人405nm处吸光度(A405)值为0.44±0.15,阳性切点(x+2s)为0.74。(4)初诊GD A405为0.93±0.28,高于健康人(F=2.0341,P=0.001),阳性率82.8%。(5)初诊HT伴甲减A405,为0.64±0.23,高于健康人(F=1.7822,P=0.003),阳性率62.1%。C法:(1)批内、批间CV分别为3.24%~4.72%和7.22%-8.55%。(2)健康人A405为0.56±0.11,阳性切点(x+2s)为0.78。(3)初诊HT伴甲减A405为1.17±0.26,明显高于健康人(F=3.0333,P=0.002),阳性率93.4%。(4)初诊GD A405;为0.74±0.23,明显高于健康人(F=1.8339,P=0.03),阳性率66.3%。N法、C法检测单纯性甲状腺肿、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与健康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法:F=1.6134,1.5772和1.6208,C法:F=1.5910,1.5369和1.6055,P均〉0.05)。结论N法以检测人血清TSAb为主,C法以检测TSBAb为主;其为临床GD诊断、HT辅助诊断、疗效观察提供了新型、特异、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在环境和遗传因素基础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变化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其重要的自身抗体,它们属于异质性抗体,不同抗体诱发不同病理改变,每种抗体的相应抗原决定簇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上分布不尽相同,所致临床表现也迥然不同。确定不同抗体的相应抗原决定簇不仅有助于探讨其病理机制还具有临床诊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作为一种重要的甲状腺自身抗原,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TPO-B细胞抗原决定簇是高度构象性的,并集中于一个有限的区域——免疫优势区(IDR)中,而TPO表位“指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IDR定位仍不清楚,可能主要由TPO中MPO样区与CCP样区相接的区域高度折叠而构成。TPO中也存在少量的非IDR B细胞抗原决定簇和线性决定簇。TPO-B细胞抗原决定簇及IDR构成、分布、定位等问题的解决很可能有助于阐明AITDs的发病机制,并为开辟特异性分子治疗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通过观察131Ⅰ对转染人甲状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的卵巢癌的治疗作用,为最终实现131Ⅰ治疗非甲状腺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hNIS基因全长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建立裸鼠卵巢癌荷瘤模型,在整体水平研究hNIS转染后介导的卵巢癌移植瘤99mTcO-4显像和131Ⅰ的治疗作用.结果 转染hNIS基因后,原本不摄碘的卵巢癌可以应用99mTcO-4显像,并且在131Ⅰ作用下,肿瘤体积有所缩小.结论 131Ⅰ对转染hNIS基因的卵巢癌移植瘤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辛伐他汀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饲养1周内分批处死.采用胆管注射胶原酶法提取大鼠胰岛,将新鲜分离或经24 h培养的大鼠胰岛按体积大小分为对照组(胰岛数=60)和辛伐他汀组(胰岛数=60),对照组给予Kreb-Ringer碳酸氢盐缓冲液,辛伐他汀组以100μmol/L辛伐他汀水浴30 min或过夜培养24 h.两组经2.8、5.5、11.1、16.7、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采用37 ℃水浴法观测胰岛β细胞GSIS变化,选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腺苷三磷酸(ATP)含量.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00 μmol/L辛伐他汀水浴30 min后,在25.0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ATP含量较相应对照组明显下降[(9.2±1.6)vs(12.1±1.9)pmol/胰岛,t=2.97,P<0.05],GSIS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2.31±0.38 vs 3.19±0.41,t=3.154,P<0.05).100μmol/L辛伐他汀过夜培养24 h后,在11.1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ATP含量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9.2±1.4)vs(11.9±2.0)pmol/胰岛,t=2.514,P<0.05];在2.8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即已明显受到抑制(0.28±0.03 vs 0.47±0.05,t=2.460,P<0.05).辛伐他汀浓度超过30 μmol/L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GSIS(2.49±0.21 vs 3.17±0.23,t=2.445,P<0.05).结论 高浓度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ATP生成而抑制GSIS.  相似文献   
116.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预防和治疗.临床荟萃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使新发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9%~12%,同时该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主要与其对细胞因子、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7.
原癌基因c-fos在Graves''病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引入细胞管家基因β-actin作为内参照物 ,研究c-fos在Graves'病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 :各组织标本均采用TRIzol法提取mRNA ,RT -PCR法获取cDNA ,多重PCR法同时扩增371bp 片段的c -fos和227bp 片段的β-actin ,产物经1.5 %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照相存盘 ,用GelBase/GelBiot -Pro软件分析得标本c -fos和β-actin的密度值并计算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 ,Graves'病组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c -fos/β-action比值分别为 (x±s) :0.67687±0.07712 ,0.76096±0.05804和0.60630±0.11233方差分析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 ,q检验表明 :c -fos在Graves'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 (P<0.0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 :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 ,观察到原癌基因c -fos在Graves'病中的表达增高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18.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放射免疫分析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并用于Gra ves病 (GD)的临床检测。方法 用sICAM 1免疫家兔 ,制备多抗 ,建立sICAM 1RIA法。测定对照组4 0 0例 ,治疗前GD患者 312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 (简称甲功 )恢复正常的GD患者 4 4 5例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 5 6例 ,1 31 I治疗前后 36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 93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前后GD患者 6例 ,GD停药复发患者 5 2例的血清sICAM 1。结果 sICAM 1RIA灵敏度为 6 6 5 3μg L ;特异性 :非特异结合 <8% ;精密度 :批内低、中、高值变异分别为 4 2 5 %、4 35 %、3 99% (n =6 ) ,批间变异分别为 5 5 5 %、2 82 %、3 4 8% (n =6 ) ;准确性 :回收率平均为 10 0 88%。sICAM 1正常值范围 ( x± 2s) :(16 8 4 3± 72 4 6 ) μg L。治疗前GD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血清sICAM 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GD组明显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 (P <0 0 5 ) ;GD患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后、1 31 I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血清sICAM 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GD停药复发患者组血清sICAM 1明显高于甲功恢复正  相似文献   
119.
赵伟  张宏  李宁  刘松平  方佩华 《中国医药》2011,6(2):171-17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我院住院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设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之间血清sICAM-1、TNF-α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cr与血清sICAM-1、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8.25±33.34)μg/L比(212.68±63.91)μg/L,P<0.01;(10.13±4.00)μg/L比(12.01±4.34)μg/L,P<0.05].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sICAM-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22,P=0.01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200.34±56.05)μg/L比(228.74±70.22)μg/L,P<0.05;(11.15±2.69)μg/L比(13.13±5.68)μg/L,P<0.05].2型糖尿病患者Ccr与血清TNF-α、sICAM-1呈显著负相关(r=-0.233、-0.185;P=0.010、0.041),调整了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后,Ccr仍与TNF-α、sICAM-1呈显著负相关(P=0.0190.01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sICAM水平显著增高,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Cc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制备有生物学活性的抗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以纯品ICAM-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采用杂交瘤技术,经3次亚克隆筛选稳定分泌抗人ICAM-1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动物体内诱生的方法大量制备mAb。以protein G对其进行纯化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mAb的效价并鉴定其Ig亚类。用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出4株可稳定分泌抗人ICAM-1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B9株、F1株、C11株和D6株。4株mAb的Ig亚类均为IgG1。4株mAb培养上清的效价均为1∶1 000;腹水的效价B9株与D6株为1∶2×105,F1株与C11株为1∶4×105。纯化后mAb的蛋白浓度为1.2 g/L,均可与ICAM-1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4株抗ICAM-1 mAb,为进一步研究ICAM-1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