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补穿孔鼓膜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综述用于鼓膜穿孔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英文文献期限为2000-2020年,中文文献期限为2018-2020年,检索英文关键词为“tympanic membrane,acute/chronic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tissue engineering”, 检索中文关键词为“鼓膜穿孔,组织工程”。最后总结各方法的临床可行性及修补预后。结果与结论:鼓膜穿孔可导致听力下降及耳部反复流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组织工程技术用于修补鼓膜是一种趋势,在避免了取自体组织材料所带来风险的前提下,组织工程材料修补的鼓膜也可具备原始鼓膜的功能及结构。鼓膜修补的组织工程包括三大要素: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为细胞扩增、迁移、分化提供机械支撑)、生物活性物质(为组织生长提供合适的微环境)。组织工程材料可减少获取自身组织作为修补材料所带来的感染及血肿等风险,也可根据鼓膜穿孔的情况选择修补材料,为修补鼓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方案。https://orcid.org/0000-0002-9048-5501 (文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共监测1 07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共采样送检标本847份,病原学检测阳性病例96例,阳性检出率为11.33%。男女性别比1∶1.09;年龄组最多的为1~3岁,构成比为20.22%;职业以散居儿童(321例,29.78%)为主;发病时间5—7月最多;可疑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构成比为70.82%;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构成比分别为17.73%、17.51%;检出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构成比为60.42%。结论 某综合医院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菌。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强化儿童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加强宣传教育,以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使用复方乙呋甲麻油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组阴道灌洗加局部用复方乙呋甲麻油膏,对照组口服乙烯雌酚加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泡腾片。结果:用药10天后,观察组97.3%的患者症状消失,治愈率达90.0%,而对照组症状消失率76.4%,治愈率75.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乙呋甲麻油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设计合理,取材普遍,配置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基层尤其是农村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97.
98.
99.
目的:观察血竭散联合英夫利西单抗( IFX)治疗克罗恩病( C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21年 5月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确诊的 CD患者 59例,根据内科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血竭散联合 IFX)27例和对照组(IFX)32例。观察两组治疗 14周时腹痛症状及评分、内镜缓解率、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 SES-CD)、临床缓解率、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CDAI)、IFX谷浓度、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浓度、粪钙卫蛋白( FC)含量、血小板( PLT)计数、 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 FIB)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评分、 SES-CD评分、 CDAI评分、 FC含量、 PLT计数、D-D和 FIB浓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96.3% vs 93.8%)和 CDAI评分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