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目的 了解病理性瘢痕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方法 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组织中的氧化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GSH)、氧化型与还原型辅酶Ⅱ(NADP+、NADPH)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还原型与氧化型的比值,分析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组织中GSSG、GSH、NADP+、NADPH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SH/GSSG比值、NADPH/NADP+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微环境内氧化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很有可能发生了氧化还原系统的代偿性再平衡.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自拟解毒通络方治疗克罗恩病肛瘘临床疗效。方法:31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保留括约肌引流挂线术,术后治疗组采用解毒通络方坐浴,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和拆线时间,3个月瘘管治愈率、PDAI评分和1年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7天疼痛、拆线时间和PD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1年治愈率分别为87.5%、81.2%,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通络方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疗效显著,可缩短拆线时间,快速缓解疼痛,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研究血竭散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自噬和炎症小体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复制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竭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sulfasalazine,SASP)组,每组6只。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eclin1、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和黑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Beclin1、NLRP3、AIM2、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beta,LC3B)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血竭散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mTO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eclin1、LC3B、NLRP3、AIM2、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竭散和SASP干预能上调p-mTOR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LC3B、NLRP3、AIM2、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P<0.05)。结论 血竭散可能通过调控mTOR/Beclin1信号通路抑制肠细胞自噬,减少炎症小体活化,改善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27.
在多发性创伤中,腹部损伤合并颅脑伤并非少见,病情不但复杂,而且死亡率甚高,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其特殊性,应当引起重视。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76~1992年间所收治的腹部损伤并颅脑伤病人52例,现结合本组病人就其诊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平均30.5岁。全部病例均存在有颅脑和腹部双重损伤,详细情况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研究经手术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70例喉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远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喉癌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5例,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试验组行手术+放化疗治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喉癌患者中Ⅰ、Ⅱ、Ⅲ、Ⅳ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1.54%、44.44%、0,与对照组(83.33%、58.33%、44.44%、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5年总生存率(60.00%)与对照组(62.86%)较接近,P>0.05。观察组复发转移总发生率为34.28%,与对照组(37.1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例喉腔狭窄、3例肺部感染、3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1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食管癌),对照组术后2例喉腔狭窄、4例肺部感染、2切口感染、3例皮下气肿、2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食管癌),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满意度(74.28%)与对照组(77.14%)接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喉癌患者,采用手术疗法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术后生存率、复发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种方式的并发症并无显著不同,但针对不同患者可采取相应放化疗进行延缓病情发展,本研究对临床上研究喉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