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属于未分化的前体干细胞,其表型分化尚不成熟,因此在同种异体移植后无排斥反应或反应较弱.但是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化学和生物诱导物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系统定向分化的因素比较复杂.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1/2009-03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人髋关节手术时的松质骨碎片或髂骨游离移植.方法:首先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将来自2个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1×10~5/孔)等比例加入96孔板中,根据不同效靶比E/T ratio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丝裂霉紊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中分别选择两种诱导培养基,方法1诱导:DMEM+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 μmol/L全反式维甲酸+20 μg/L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方法2诱导:DMEM+2%二甲基亚砜+100 μmol/L 丁羟茴醚.主要观察指标:~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呈正比.②方法1诱导2 h后,光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质向核收缩,呈典型核周体形态.3~5 h后多数细胞能形成神经元样细胞形态,但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3 d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部分细胞之间拉成网状.染色可见60%~7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5%~5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下降为3.4%.方法2诱导2 h即可见细胞体积变小,形成双极或多极的细胞体,可持续诱导48 h,后大部分细胞浮起死亡.染色可见40%~5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5%~4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巢蛋白阳性细胞在诱导2 h时一过性上升到63%,48 h时下降为1.6%.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能力并且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直接皮层电刺激在大脑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直接皮层电刺激在3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判断功能区的位置和肿瘤的关系。结果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准确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和语言功能区,术后的Kamofsky生活状态评分(KPS)结果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唤醒麻醉下,利用直接皮层电刺激可以检测到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区,并可判定与肿瘤的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53.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16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脑室形态恢复正常103例,脑室形态改善13例,随访2个月至2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62例,好转44例,无效10例,术后分流管阻塞4例,分流过量2例,感染2例,癫痫1例。结论交通性脑积水通过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敏感抗生素,改进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手术有效率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缺氧应激下内皮细胞形态表型改变对小胶质细胞活化、趋化和吞噬活性的调控及机制,解释血-脑屏障(BBB)开放的双时相现象.方法 采用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和鼠血管瘤内皮细胞(EOMA)细胞株进行实验,制作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将BV2细胞分别与正常及缺氧EOMA细胞共育培养,观察前者形态表型变化,检测其趋化和吞...  相似文献   
55.
基底节区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部位,手术方式较多,神经内镜因其微创、直视的优点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镜微侵袭手术外科治疗研究不多。我科对54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镜应用价值和疗效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7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蔡学见  陈铮立  房文峰 《人民军医》2003,46(12):704-705
1994~ 2 0 0 2年 ,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 2 71例 ,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 8 3%。均根据动态CT检查结果分型 ,对不同的硬膜下积液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均治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71例中 ,男 2 0 5例 ,女 6 6例 ;年龄 3~ 73岁 ,平均 4 1 1岁。交通事故伤 194例 ,跌打伤 4 5例 ,坠落伤 32例。CT示额部积液 112例 ,颞部 10 1例 ,顶部 5 8例 (双侧硬膜下 34例 )。积液>2 0ml者 119例 ,<2 0ml者 15 2例。伤后 1~ 35天发生积液 ,平均 13 4天。1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非手术治疗 10 3例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脊…  相似文献   
57.
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1%~80%为破裂动脉瘤所致。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动脉瘤的诊断率有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作者1996年6月至2005年10月共对108例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A)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的特殊类型,其预后在颅脑损伤的各种类型中相对较差。1996~2002年,我院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2.2%,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的8.5%。  相似文献   
59.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Ⅴ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脑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相似文献   
60.
有限渐次减压手术治疗创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急性大脑半球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cerebral hemispheric swelling,PACHS)在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急性肿胀性脑膨出,手术风险大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