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体砧骨在重建听骨链中的应用李霞戴海江莫玲燕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在去除中耳病灶的同时修复鼓室传音结构以改善听力的耳科显微手术。在鼓室成形术中利用自体残余的砧骨做成形材料,其优点是重建的听骨链成活率高,绝无排异现象;骨皮质致密不易被吸收;取材和操作方便简单... 相似文献
32.
小儿耳颞部组织细胞增生症X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耳颞部组织细胞增生症X为少见病,本文收集北京同仁医院1989~1993年确诊的4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耳鼻喉科角度提出主要依靠临床、放射学、病理及免疫功能等检查的诊断要点;适合耳鼻喉科医生的该病简单的分型方法,以及以化疗为主、手术加化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3.
戴海江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8,(2)
作者对其经治的12例鼻及鼻窦乳头状瘤病例做病理学分类,除1例合併癌及1例合併外翻性改变外,余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本文并对其中3例进行组织免疫学观察和细胞外成份中的糖蛋白进行研究。Laminin是基底膜的特蛋糖蛋白,存在于正常上皮下组织。在上皮下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被染成线状的清晰的色泽而显示其特性。在乳头状瘤组织内、血管的增生及血管周围的laminin染色增强,构造上虽仍属上皮下基底膜,但伴有上皮的异型性增生,laminin的染色性低下,异型性增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nstruct humar epidermic growth factor,rhEGF)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rhEGF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68例,按随机分组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结果rhEGF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依穿孔部位及形态分为前下、下半、后半和后下4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愈合时间(4周内),分别提前7.5,7.6,12.2,12.6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EGF贴补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5.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发生率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 ,1999年聂迎玖报道 ,在围产期听力学检查中 ,14 70例新生儿中就发现有 1例外耳道闭锁并小耳畸形者。一个世纪以前 ,HouseHP医生指出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是耳鼻咽喉科中最困难的。这是因为缺乏手术标志、颞骨解剖变异和重建的空间有限。患者和术者都担心损伤面神经。这种担心显而易见。据报道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面神经变异和走行异常发生率可高达 6 0 8% [1] 。现在 ,患者可从新技术的发展中受益 ,如高分辨率影像 ,面神经监测 ,不宜实施手术时可植入骨导助听器。 10年前影像导航技术的… 相似文献
36.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外耳道或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伴中耳畸形外耳道、中耳乳突胆脂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1例病人中 9例为单纯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 ,进行外耳道胆脂瘤根治术 ,并行外耳道成形术 ,其中 7例行外耳道成形 +鼓室成形术 ;2 2例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中耳畸形和中耳乳突胆脂瘤 ,在根治胆脂瘤的同时 ,行外耳道成形术 ,其中 13例进行鼓室成形术 ,随访 3个月到 1年。结果 :7例外耳道成形 +鼓室成形术者 ,成功率为 85 .7% (6 / 7) ;13例进行乳突根治术 +鼓室成形术者 ,成功率为 76 .9% (10 / 13)。凡鼓室成形术成功者听力均提高 15 d BHL(语言频率 5 0 0~2 0 0 0 Hz)以上。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或中耳胆脂瘤病人 ,在彻底清除胆脂瘤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术 ,可以提高病人的听力 ;术中发现中耳畸形常有面神经遮盖卵圆窗或无卵圆窗者 ,对该类病人应在控制感染后再行前庭或半规管开窗术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就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重建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显微血管吻合断耳再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耳再植成功并非常见,再植后有效血液循环系统的建立是其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就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在断耳再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梅尼埃病(MD)病因至今不明.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MD的基因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MD的基因学研究主要围绕着人类白细胞抗原,水通道蛋白和COCH基因展开.本文主要就上述基因的特征以及与M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