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可以侵犯肠道及泌尿系,罕见者可侵犯肺、胸膜,甚至脐部。X 线表现无特异性,有时与肿瘤难以鉴别。避免误诊的最重要注意点是考虑到本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3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各2例,副神经节瘤1例,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3个肿瘤中位于腹膜后脊柱右侧者18例,左侧4例,椎前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肿瘤横断面最大径3.1~14.5 cm,平均6.5cm.肿瘤呈类球形改变的22例,占95.7%,不规则形仅1例,类球形肿瘤中有10例(45.5%)可见病变部分呈鸟嘴样伸入椎间孔或下腔静脉后.肿瘤边界清楚,T2WI可检出包膜者17例(73.9%).T1WI肿瘤均以低信号或等信号为主,其中病灶内混杂高信号影2例.T2WI肿瘤信号多不均匀(19例,占82.6%),内均可见明显高信号区,其中表现为"靶征"8例,占全部病例的34.8%,包括神经鞘瘤5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嗜铬细胞瘤无一例出现"靶征".T2WI表现信号均匀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9例,T2WI肿物内的明显高信号区出现强化10例(52.6%).T2WI显示"靶征"者增强扫描显示"靶心"强化.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者4例.结论 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上腹部大肿物的定位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难题,尤其是邻近器官受压或与肿物贴近时更为困难。为了提高认识,本文回顾性总结了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而B超及/CT误诊者。肿物位于左侧12例(脾4,肾上腺7,肾1),右侧26例(肝9,肾上腺14,肾3)。超声将右肝...  相似文献   
24.
少脂肪良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良性少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男6 例,女14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超声、CT及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CT增强。12例行MR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MR平扫。结果:病灶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10例(50%),与肾脏交界面平直者9例(45%);15例(75%)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其中7例(46.7%)呈限制性生长或“蘑菇”征。9例(75%)CT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全部病灶T2WI信号稍低于肾实质,信号完全均匀4例(30.8%),夹杂微小点片状稍高信号9例(69.2%);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5例(41.7%)反相位信号点状或片状减低。双期CT和动态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均匀或筛网状强化。12例(60%)病灶呈高回声,18例(90%)回声均匀。3例(15%)病灶内见扩张或粗大迂曲走行的血管。结论: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形态不规则或非膨胀性生长、稍高回声、CT平扫呈稍高密度、T2WI呈均匀稍低信号或夹杂少许点片状稍高信号、均匀或筛网状持续性强化、女性多见、病灶内偶可见迂曲扩张血管等。  相似文献   
25.
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间叶瘤4例CT资料。结果 腹膜后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物3例,均伴有大块状钙化,1例瘤内有脂肪密度。多发块状、结节软组织肿物1例,密度均匀。肿瘤复发2例,瘤床复发1例,广泛腹膜种植转移l例。复发灶内均有点状及块状钙化。所有瘤灶的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均有轻一中度强化。结论 肿瘤呈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有大块状不规则钙化及脂肪密度区,应为腹膜后恶性问叶瘤的典型表现。复发肿瘤表现同原发病变。肿瘤呈软组织密度时不能与其他问叶组织肿瘤区别。腹腔种植转移时应与卵巢癌有钙化的种植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26.
肾上腺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提出肾上腺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6例。位于肾上腺5例,异位肾脏1例。CT扫描5例,MRI扫描4例。结果肿瘤最大径5cm~12cm;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5例,囊性1例;全部有完整包膜;肿瘤边缘清楚锐利5例。CT表现:平扫3例,囊状1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各1例。增强扫描4例中3例肿瘤边缘见高度强化的结节状及条状影,1例见对比剂向瘤体中部充盈。MRI表现:T1WI肿瘤呈低信号团块。T2WI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高低信号对比明显,边缘区有结节及条状高信号影,中部为不规则高信号区与低信号区混杂存在。动态增强扫描3例肿瘤边缘均见结节状及条状强化。异位于肾内病灶在CT及MRI图像上与原发肾癌相似无法区别。结论在CT及MRI增强图像中肿瘤边缘见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影是血管瘤的特征。因此强调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增强扫描是非常必要的。MRIT2WI像显示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高低信号对比明显及边缘见高信号结节或条状影与其它肿瘤不同,应视为血管瘤的第二特征  相似文献   
27.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1个月前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无反酸、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发热、贫血、乏力及消瘦,近期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腹软、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小板:258×10  相似文献   
28.
刘莉  吴宁  欧阳汉  戴景蕊 《癌症进展》2012,10(2):187-19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寻找诊断前列腺癌的适宜阈值。方法 7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 T MR常规平扫及DWI成像。测量ADC map图中每侧外周带的ADC低值。外周带穿刺发现腺癌为阳性组,无肿瘤证据为阴性组。比较阴性组与阳性组,分化较好腺癌组(Gleason评分2~6分)与分化较差腺癌组(Gleason评分7~10分)的ADC低值差异。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绘制ROC曲线。结果74例患者中146个前列腺侧叶(阴性组50,阳性组96)获得组织学证实,其中分化较好腺癌(Gleason评分2~6分)17个,分化较差腺癌(Gleason评分7~10分)79个。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DC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10-3±0.22×10-3 mm2/s vs 1.48×10-3±0.28×10-3 mm2/s,t=12.27,P=0.00)。分化较好腺癌组与分化较差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10-3±0.20×10-3 mm2/s vs 0.89×10-3±0.21×10-3 mm2/s,t=2.60,P=0.01)。分化较好腺癌组与阴性组ADC低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最佳临界值为1.15×10-3mm2/s,此时判断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2.0%。结论 MR DWI出现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C低值小于1.15×10-3mm2/s可能是较适宜的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29.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4例。4例患者行CT平扫,14例平扫后行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肺内病变2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4例为周围型,其中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肿物,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小结节。肺外病变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实性肿物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尤其对肺内病变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像学评价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lipid poor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 LPRL)的 CT 和 MRI 表现及其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及 CT、MRI 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病变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物,大小为(12.5±8.0)cm,范围为1.9~21.0 cm。肿瘤边界清晰者12例,边界不清者9例。病变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肿瘤位于肾周间隙者12例,位于肾旁前间隙者6例,位于肾旁后间隙者3例。9例患者的肿瘤伴粗大血管影,11例伴分隔,7例伴坏死,4例伴钙化(粗大、散在、多发钙化)。该病有特征性的CT、MRI 表现,多表现为软组织实性肿物;平扫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病变多伴坏死或分隔、血管影。结论 CT 及 MRI 对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