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2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222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599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631篇
内科学   1000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6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35篇
综合类   3510篇
预防医学   1154篇
眼科学   95篇
药学   1179篇
  13篇
中国医学   989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胰蛋白酶在网状纤维染色中的应用与探讨王云国,戴晓文(杭州解放军117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13)网状纤维染色是病理检验的重要方法,显示组织中网状纤维均采用银浸染法,许多文献仅见一般操作步骤,而缺少阐述染色原理,这就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在银...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研究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的免疫原性,为SARS的实验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克隆有哺乳动物细胞密码子优化的SARS-CoV S1基因的质粒pcDNA3.1/S1或P-S1Ig转染293T细胞,用细胞的上清液纯化S1蛋白。以pcDNA3.1/S1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2次基因免疫,以纯化的S1蛋白进行加强免疫。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SARS-CoV的特异性IgG抗体,并在Vero E6细胞上做体外中和实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 S1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1:1499.68稀释的S1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保护50%的细胞对1000TCID50的病毒攻击,而阴性对照血清不能保护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结论 SAP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受体结合部位S1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具有高效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免疫反应,可望发展成为理想的SARS棘突蛋白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93.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相结合技术,在光镜和电镜水平对生后4天、15天、30天、90天、300天和760天6组大鼠孤束核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成分的生后发育和衰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光镜下孤束核内NT-LI胞体和终末主要分布于最后区平面,多见于背侧亚核、内侧亚核和连合核内。电镜下内侧亚核内可见NT-LI胞体、树突、轴突及终末。6组大鼠孤束核内NT-LI细胞均数和内侧亚核内NT-LI终末密度及其突触密度均以生后4天至15天间增长最快,NT-LI细胞数在生后15天达到最高,NT-LI终末及突触密度在生后90天达到最高。三者在生后300天时均明显减少。发育期内侧亚核内NT-LI终末构成的突触以Gray Ⅰ型为主,至老年期则变为Gray Ⅱ型占优势。发育期内侧亚核内以含清亮囊泡伴颗粒囊泡的NT-LI终末为主,老年期此类终末明显减少。只含清亮囊泡的NT-LI终末从生后至老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4.
卵巢切除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卵巢切除对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采用CCl4 诱导雌性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观察卵巢切除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苯甲酸雌二醇 1mg kg)对肝脏胶原沉积和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及肝脏组织学等变化。结果显示CCl4 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纤维化改变 ,卵巢切除组的肝脏胶原沉积更为明显 ,肝脏表达I、Ⅲ型胶原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高于CCl4 摸型组 (P <0 0 5 ) ,而雌激素干预及替代治疗则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表明卵巢切除加速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发生可能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大鼠卵巢辐射损伤后腰椎骨密度、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方法手术暴露大鼠双侧卵巢并应用50Gy的γ射线局部照射,术后90d取大鼠腰椎,DEXA测定骨密度,扫描电镜显示微结构,并行压缩实验检测腰椎最大载荷。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辐射组大鼠的腰椎骨密度显著减少(P<0.05),骨微结构破坏,生物力学性能下降(P<0.05)。结论卵巢辐射损可导致大鼠腰椎的骨质疏松样改变。  相似文献   
196.
Ⅲ型前胶原诊断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Ⅲ型前胶原诊断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价值陈泮藻,戴皓洁,王录焕,李振甲肝脏发生纤维化时,纤维增生,产生大量胶原,胶原代谢过程中,形成Ⅲ型前胶原(PCⅢ)或Ⅲ型前胶原肽(PⅢP)。检测血液中PCⅢ已成为判断肝硬化和肝癌的一个灵敏的指标。本文观察161名肝脏...  相似文献   
197.
目的通过对57例妊娠分别使用二维、三维超声测量相关参数估计胎重,并作统计学比较,从而评价三维超声对于估测胎儿体重、诊断胎儿发育迟缓及巨大胎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在我院分娩的57例妊娠,研究组用三维超声测胎儿股容积估计胎重,对照组用二维超声同步测量相关参数估计胎重。结果对两组估重结果与胎儿实际出生体重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相关系数为0.983,对照组为0.906(P〈0.05),前者与实际体重关系更密切。结论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股容积估测胎儿体重,较传统二维超声具有更大优势,对于发现胎儿发育迟缓(FGR)及巨大胎意义重大,有利于指导临床冶疗、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8.
髋臼骨关节面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髋臼骨关节面生物形态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通过建立更为精确的髋臼三维模型来分析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以往的研究中 ,髋臼骨关节面大多被简单认定为一球面。本研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髋臼的三维形态数据 -点云数据 ,运用反球工程技术结合优化拟合算法 ,分别用球面和旋转椭球面逐步逼近原始的髋臼骨关节面 ,获得最佳的髋臼骨关节面匹配模型 ,分析比较此二项匹配模型间的匹配误差。对 15例髋骨的统计测量结果表明 ,旋转椭球面的匹配误差显著小于球面的匹配误差 ,其中拟合球半径平均值为 2 4 .37±2 .2 2 mm,拟合旋转椭球面长轴 (髋臼左右方向 )平均值为 2 6 .0 2± 2 .76 mm,短轴 (髋臼前后方向 )平均值为 2 4 .17± 2 .16 mm。该项研究首次对髋臼骨关节面形态作了定量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对髋臼骨形态的重新认识 ,进而为一系列以其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9.
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标准型假体时,术前只能大致选取假体,术中还要预备多个假体,往往手术时间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优选标准型髋关节假体的方法。从X线片中获取患者股骨解剖数据。利用这些解剖数据和股骨近端截面平均数据库三维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重建出的股骨近端模型使优选标准假体成为可能。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3例活动期AS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TNF-α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5.7±30.4)ng/L比(45.7±10.4)ng/L,P<0.05)],并与TNF-α、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测量指数(BAS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63、0.48、0.58和0.48,P均<0.01)。治疗12周、24周后AS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323.6±85.8)和(220.1±15.1)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24周后下降更明显。结论IL-18可能参与AS发病机制,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