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51.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核小体(serum soluble nucleosome)表达水平;分析血清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核小体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外周血可溶性核小体及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n=76)血清核小体浓度(0.746±0.244)低于正常对照组(1.237±0.394)(t=9.112,P<0.01),且与抗核小体抗体浓度呈负相关(r=-0.458,t=4.434,P=0.000);以正常对照组(n=69)血清核小体浓度均数的95%可信区间1.14~1.33作为核小体浓度正常范围,结果显示: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A组,OD<1.14,n=54)的发热、皮疹、C3降低、血沉(ESR)增高、管型、血尿、蛋白尿、anti-SSA等临床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核小体增高组(B组,OD≥1.33,n=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1,0.0035,0.0164,0.0242,0.0171,0.0135,0.0001,0.0000);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中疾病活动的阳性率(79.63%)高于核小体浓度增高组(4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033)。结论:SLE患者血清核小体浓度可减低或增高,血清核小体浓度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清核小体减低与SLE患者皮肤损害、肾损害的发生和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核小体在SLE尤其是狼疮性肾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癌引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近数十年来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一般认为从淋巴窦组织细胞增生(sinus histioc-ytosis 简称 SH)和/或淋巴细胞、生发中心反应来观察患者的淋巴结免疫反应,可配合临床提供形态学证据。基于淋巴结印片既能用于对原发癌转移的诊断,同时又能在细胞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261例住院并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评分.结果 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6.02%,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明显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结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5.
168例肾活检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肾穿刺肾脏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168例行自动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4~68(34.2±12.2)岁,以女性为主(56.5%).128例原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78例(61.4%),其次为肾病综合征46例(36.2%).原发性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