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421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20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淄博市淄川区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核磁功能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低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背景 依托咪酯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具有脑保护作用等特点,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影响了麻醉医师临床应用的热情.近年由于少有关于依托咪酯诱导或短时间输注引起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肾上腺皮质抑制的新报道,其应用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探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及危重患者的可行性,了解针对减轻其肾上腺毒性的新的研究方向与实验设计. 内容 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趋向 随着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作用的深入研究,其用于非危重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已得到认可,而用于危重患者仍具有较大争议.小剂量药物预处理减轻其肾上腺毒性以及改变分子结构的新方法已成为研究减轻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热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方法:选取2011年2~12月和2012年1~10月门诊输液≥2 d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输液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后实行路径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深化服务内涵,加强服务监管等措施,体现全程专业照护;比较两组对用药知识和疾病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用药知识知晓率、对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及对护士巡视、综合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后提升了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2月5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结果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44例,患者均多次拍摄DR胸片并进行血清铁蛋白化验。入院时DR胸片阴性率40.91%(18/44),阳性率59.09%(26/44);血清铁蛋白升高率56.82%(25/44),正常率43.18%(19/44)。DR胸片阳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率69.23%,高于DR胸片阴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DR胸片可用于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病变,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提示患者DR胸片异常。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姜黄素预处理的大鼠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初步探讨姜黄素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溶剂对照组(n=3)和实验组(n=4)。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大鼠在进行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前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预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法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姜黄素水平,胆管导管术和荧光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胆汁流量,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A水平。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姜黄素1h后大鼠血清中姜黄素水平达到(0.17±0.05)mg·L-1,并在注射3h后降到检测线以下。实验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DA水平为(9.18±1.78)mmol·g-1,低于溶剂对照组(527.54mmol·g-1±237.38mmol·g-1)和假手术组(162.73mmol·g-1±90.50 mmol·g-1)。实验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胆汁流量恢复到基线的40%左右,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胆汁流量则保持在基线水平。结论:姜黄素腹腔注射给药后能迅速进入大鼠血液循环,并在体内较快代谢,其水平在给药3h后降到检测线以下。姜黄素预处理能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中MDA水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但对恢复胆汁流量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类指导原则,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年间收治9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病部位以颈部(3例)、下颌下区(2例)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颧部、眶下区、腮腺各1例,对9例患者都实施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肿瘤已侵犯头颈部重要结构,无法获得阴性切缘,其中1例患者发生恶变,接受放射治疗,另2例术后未接受综合治疗,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远处转移,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配合放化疗,且术后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及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各6只,后三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假手术组除不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外,其他操作与模型1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细胞及巢蛋白(Nestin)、GDNF阳性细胞表达,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SCs变化。结果模型2组损伤侧脑室下层(SVZ)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3组与假手术组相似;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0.05);模型1、2组皮层梗死灶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rdU阳性细胞几乎均为Nestin阳性;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14 d内源性NSCs增殖加快,GDNF表达增加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系统治疗对骨质疏松(OP)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B、C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 w测量股骨骨密度(BMD),证实OP状态,并在大鼠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A组、B组植入单纯HA涂层种植体,C组植入唑来膦酸钠-涂层种植体。种植术后第4、12周分两批处死动物,标本制作不脱钙切片,行形态学观察及骨计量学检测。结果种植术后4和12 w时,B组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新生骨量(NBV)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C组IBCR和NBV则与A组接近(P>0.01)。结论实验性OP可降低种植体骨结合率;局部应用唑来膦酸则可一定程度拮抗OP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体愈合,使种植体骨结合率增加。  相似文献   
60.
笔者收治1例PipkinⅢ型骨折患者,经股骨大粗隆截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车祸致左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4 h入院。行骨盆X线片及左髋关节三维CT,诊断为"左髋关节PipkinⅢ型骨折",患者病程中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无腹胀、腹痛,二便正常。查体:左下肢呈外旋、外展畸形,测脐踝线左下肢较右下肢缩短2.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