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附着体固位力的体外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不同附着体的固位力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制作不同附着体的测试模型,用固位力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 SD垂直附着体固位力最大,磁性附着体固位力最小,多数附着体固位力在1Kg左右,随着取戴次数的增加,尼龙类固位体的固位力逐步减弱。结论 目前常用的附着体,其固位力一般都能满足临床需要,只要合理设计及使用,短期无须更换附着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对41个钙化根管进行扩通处理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 41个根管扩通30个,成功率73.2%。其中根管上段钙化的扩通率为92.6%,与钙化位于根管中下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钙化位于根管弯曲以上的扩通率为75.0%,与钙化位于弯曲以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对于根管下段及根管弯曲以下的钙化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酸及其 N M D A 受体是否参与牙髓伤害性刺激的传递,揭示它们与牙痛传递的内在关系。方法:随机分配为4 组的28 只大鼠。一组单纯给予穿髓刺激,另一组在穿髓刺激前预先侧脑室分别给予3 种浓度的谷氨酸 N M D A 受体拮抗剂 M K- 801 。另设 M K- 801 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存活相同时间后观察各组动物延髓 Fos 蛋白的表达。结果: M K- 801 + 穿髓组较单纯穿髓组延髓 Fos 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谷氨酸可能参与了牙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 N M D A 受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牙髓中谷氨酸能神经纤维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牙髓中有无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纤维的存在,以探讨牙痛信息传递机制。方法:自大鼠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胚凝集素(HRP-WGA),数天后取三叉神经节做HRP呈色Glu免疫组化反应,观察支配大鼠牙髓的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所在的三叉神经节中是否存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Glu双标细胞。结果:三叉神经节眼上颌部内可见HRP单标、Glu单标、HRP-Glu双标三种细胞。结论:大鼠牙髓中存在Glu能的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评价根尖定位仪在牙根纵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未做过牙髓治疗、临床诊断为牙根纵折或疑似纵折的患牙48颗,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如工作长度较X光片上牙根长度短≥1/3者确诊为纵折。拔除牙根后,测量纵裂根管长度,并与定位仪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如定位仪测出的工作长度与X光片上牙根长度相差0.5~1 mm,则行常规小锥度根管预备和冷侧压充填、降合,观察1个月无症状后行冠修复。结果 48颗患牙中,41颗确诊为纵折,拔除后均可见裂隙贯穿根管,确诊率为85.4%。直视下测量的数值与根尖定位仪所测数值相比,差值均在1 mm以内。其余7颗疑似纵折牙中,4颗于修复后0.5~1年发现牙根纵折。结论 根尖定位仪对牙根纵折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仅有裂线而无裂隙的患牙仍有漏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纤维桩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树脂核材料与纤维桩黏结性能的影响.方法:纤维桩表面用6种方法处理(Contax、Clearfil SE Bond、Single Bond 2、Prime&Bond NT、Silane、Silane+Contax)后,用2种树脂类核材料分别制作桩核试件,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桩核黏结力.结果: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核的黏结力有显著影响(P<0.05),Silane+Contax组黏结力均值最大(589.50±68.85)N,与除了Silane组以外的所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结果显示,双固化树脂核材料Muhieore Heavy Body与Silane+Contax处理后纤维桩表面结合紧密,结合界面未见裂纹;对照组双固化树脂核材料Muhicore Heavy Body与未做表面处理的纤维桩表面结合较差,结合界面有裂隙存在.结论: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树脂核黏结力有显著影响,硅烷偶联剂可显著提高纤维桩树脂核黏结力.  相似文献   
17.
0引言尖周病、牙周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尖周病、牙周病的病灶中存在着大量的白细胞介素一ie(Interlukin-lp,11。-lp),且11。-16的活性与尖周病、牙周病的病变程度、临床症状等密切相关一’.但IL-19在尖周病、牙周病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人牙周膜纤维细胞(humanperl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HPLF)是牙周膜组织中的主要细胞.它参与调节牙周膜组织的新陈代谢,形成胶原纤维、合成细胞外基质,与尖周病、牙周病的发病和修复过程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人基因重组型IL-19.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的12种非金属制核材料的弯曲性能,为临床选择制核材料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制核材料的种类分12组,依据ISO4049-2000标准,按照各种制核材料产品使用说明分别制作规格为:25mm×2mm×2mm的标准试件,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试弯曲性能。结果:不同种类制核材料的弯曲性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树脂类制核材料的弯曲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材料。结论:不同种类制核材料的弯曲性能不同,临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单位聚醚醚酮固定桥不同连接体横截面积与抗折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连接体的最小横截面积。方法 选取下颌磨牙区新鲜离体牙30颗,制作成模型15副,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个。运用CAD/CAM技术制作连接体横截面积分别为5.0 mm2、7.0 mm2和9.0 mm2固定桥,游标卡尺测量连接体的实际横截面积,固定桥置于模型上,万能材料试验机加载直至固定桥完全破坏,计算机自动记录最大载荷,并观察固定桥破坏模式。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A、B、C三组的平均实际横截面积分别为5.40 mm2、7.62 mm2和9.73 mm2,断裂载荷分别为(657.44±45.17)N、(877.94±71.11)N和(1244.64±62.38)N。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两两相比抗折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并观察到固定桥在连接体处发生完全断裂。 结论 连接体是固定桥的薄弱区域,增加连接体横截面积可增加固定桥抗折强度;临床推荐三单位聚醚醚酮固定桥连接体横截面积≥7.62 m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清醒镇静法+涡轮钻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拔牙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笑气吸入镇静局麻下涡轮钻拔牙)、B组(局麻下涡轮钻拔牙)、C组(传统拔牙),记录三组方法的拔牙完成时间及患者在麻醉前、局麻时和拔牙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拔牙感受.结果 AB组较C组拔牙时间明显缩短,A组SBP、DBP、HR变化平稳,A组较BC组感觉痛苦小,三组SpO2无差异.结论 吸入笑气清醒镇静下涡轮钻拔除阻生牙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