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系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2].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本文就该疾病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入路有前侧、前外侧、后外侧以及双切开入路等,但哪种入路更符合微创的概念且临床容易开展,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05-01/2006-1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施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52~78岁,平均65.9岁;体质量指数19.3~30.1 kg/m2,平均24.4 kg/m2。观察切口长度、置换时间、置换过程及置换后输血量、并发症、置换后活动量、置换后住院天数、假体位置、置换后Harris评分等。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3个月;置换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3 cm;置换时间70~120 min,平均92.1 min。输血量0~800 mL,平均约300 mL;患者术后即进行无负重下肢肌肉锻炼,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住院时间6~15 d,平均7.9 d。置换后X射线平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4°~53°,平均46.3°;大部分患者可扶拐走出病房。本组11例置换后3个月臀部疼痛,Harris评分为(79.5±4.4)分,置换后6个月9例臀部疼痛,Harris评分(84.0±3.6)分,置换后12个月5例,Harris评分(85.4±3.0)分,但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持续的跛行和Trendelenburg征阳性。无感染、脱位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提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创伤小,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3.
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同其  徐耀增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4,30(2):113-114,I006
目的 分析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例采用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的方法治疗的CSM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2min,出血量平均2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天;术前JOA评分2~9分,平均6.5分,随访1年后的JOA评分9~17分,平均14.7分,平均改善率78%。结论 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融合器的方法,治疗CSM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显露更为充分,减压更为准确、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EEK融合器具有弹性模量接近于骨组织,既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又保证了自体植骨融合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4.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2006-07/2008-11行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84岁.其中,5例获得随访.假体采用北京蒙太因公司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后常规抗生素治疗5-7d,并给予镇痛、抗凝等药物.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1例于置换10个月后因肺心病死亡,3例存在异位骨化,随访期间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现象.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3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结果提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积极、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5.
钛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磨损颗粒引起的骨溶解是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已成为骨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准确模拟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过程的动物模型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RANKL是细胞因子中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激活其功能最关键的因子之一。目的:拟建立钛颗粒诱导小鼠air-pouch骨溶解模型,模拟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发生的病理过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8-03/10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雌性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背侧单点皮下注射3mL无菌空气,间隔1d补注1mL气体,连续5d。囊内植入同种系小鼠颅骨。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囊内注射10g/L的钛颗粒0.5mL或0.5mL磷酸盐缓冲液,14d后处死小鼠将囊及植入颅骨一并取出。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囊壁组织学改变,以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检测标本中RANK、RANKL和破骨细胞成熟标志因子之一蛋白酶K基因mRNA含量。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标本囊壁增厚、细胞浸润增多。经钛颗粒刺激后,组织中RANK、RANKL及蛋白酶K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颗粒诱导的小鼠air-pouch骨溶解模型,简单、灵敏、经济、重复性好,能准确模拟人工关节松动发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6.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A组)和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B组)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53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AO骨折类型、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伤口并发症情况,对所有病例进行放射学评价和踝关节功能评价(Lowa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A组病例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患肢术后即刻前后成角度数小于B组(P<0.05),两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和Lowa评分优良率相似,骨折愈合时两组放射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但开放手术骨折复位的即刻效果优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7.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是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一个类型。随着社会经济、交通的发展及骨质疏松患者的增多,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股骨粗隆下骨折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与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经皮加压钢板(PCCP)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36例A1和A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时间29-90min,平均38min,出血量20-100ml,平均72m1,术后1周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3分,部分负重时间3-15d,平均5.6d,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8个月。36例患者手术中均不放置引流,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2-4.3个月,平均2.8个月。27例(75%)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PCCP治疗A1和A2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对磨损颗粒诱导炎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钛(Ti)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溶解模型,药物组建模当日经灌胃予SR[600mg/(kg·d)],空白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持续至建模后10d,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颅骨溶解程度及骨膜厚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成熟破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对照组骨膜明显增厚,颅骨溶解区域广;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结果,对照组骨膜厚度(0.27±0.04)mm,骨溶解率为0.47±0.11,与药物组[(0.11±0.02)mm,0.18±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P染色结果,对照组颅骨大片紫红色区域,SR治疗后明显减少;ELISA检测结果,SR加入后,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分别为[(145.6±14.2)ng/L、(130.2±8.2)ng/L和(137.6±8.2)μg/L],与对照组[(210.2±8.9)ng/L、(159.6±9.7)ng/L、(170.8±9.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能够减轻Ti颗粒引起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抑制骨溶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replacement,THR)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共获得7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BFHR组和THR组,BFHR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平均年龄77.3岁。THR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4.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6.5年(平均3.2年)随访,BFHR组和THR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3年及5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BFH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少数身体状况差、伤前活动量小、伴有较多基础病、或受伤前伤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