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体外实验表明,淫羊藿苷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其抗炎作用在磨损颗粒存在的条件下是否依然有效?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淫羊藿苷对磨损颗粒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钛组和钛+淫羊藿苷组采用钛诱导小鼠颅骨无菌炎症模型,对照组、淫羊藿苷组也进行相同手术过程,但不植入钛,淫羊藿苷组、钛+淫羊藿苷组建模当天灌胃给予淫羊藿苷200 mg/(kg·d),对照组、钛组灌胃给予等量的安慰剂,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或mRNA的表达量。②体外实验: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与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淫羊藿苷、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及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淫羊藿苷共培养72 h,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RT-PCR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在钛颗粒存在的条件下,口服淫羊藿苷可明显减少颗粒诱导的炎症细胞浸润,使炎性增厚的骨膜变薄,抑制颅骨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②体外实验:经钛颗粒刺激后,细胞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显著增加,细胞中相应mRNA表达量上调,而经淫羊藿苷干预后这两种炎性因子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2.
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在髌骨排列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在髌骨排列异常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无髌股关节症状和体征的志愿者15名(30膝)作为对照组(A组)。将43例(68膝)有膝前痛,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髌骨排列异常的患者分为三组:外侧不稳组(B组),19例33膝;内侧不稳组(C组),8例14膝;多向不稳组(D组),16例21膝。对全部病膝及正常对照膝拍摄屈膝15°和30°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测量沟角(SA)、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指数(PFR)和髌骨倾斜角(PTA),并进行对照分析。根据CA测量结果将D组中CA小于-10°的患者归为D1组(内→外不稳组),CA大于16°的患者归为D2组(外→内不稳组)。结果(1)B组、C组屈膝15°和30°的S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2)A组屈膝15°和30°的C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A组、D1组屈膝15°和30°的LPF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4)C组、D2组屈膝15°和30°的PF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5)A组、C组屈膝15°和30°的PT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6)B组、C组、D1组、D2组屈膝15°的CA值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屈膝30°的CA值和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屈膝15°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测量CA来诊断髌骨排列异常比屈膝30°更敏感。  相似文献   
53.
参照Herbert螺钉和AO松质骨螺钉的特点研制了小型双端螺纹加压钉及其器械。共治疗关节内骨折33例,其中肱骨小头骨折10例,桡骨头骨折8例,新鲜腕舟骨骨折6例,腕舟骨骨折骨不连4例和股骨头骨折5例。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术后功能恢复均达到优良。该螺钉对这些关节内骨折能提供牢固的内固定,术后很少需石膏外固定,并且大多数病人在数周内恢复原工作。在处理这类骨折中,本治疗方法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
EH型复合材料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12例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用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填塞干骺端缺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经X线片和临床评价表明,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对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而言是一种安全的和有效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55.
叶子交锁加压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6.
自体骨髓经皮注射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22例。方法:3例肱骨、3例尺桡骨、2例股骨、13例胫骨,均为创伤后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1例右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再骨折;年龄10—67岁,平均30岁;骨折后至接受骨髓移植时间为4—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患者取俯卧位,从髂骨后翼穿刺,缓侵抽取骨髓液3—5ml,每个穿刺点间隔2cm,总量40—120ml,平均7ml;经皮注入到X线定位的骨折处。术后石膏固定4—12周,定期摄片检查。结果:2例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在术后2—9个月骨愈合,平均6个月;逐渐负重和恢复肢体活动。1例先天性胚骨假关节失败,再次手术。结论:自体骨鹤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有效;该方法创伤小、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年龄74.4岁±5.7岁)和治疗组(16例,年龄73.3岁±6.6岁),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研究。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双能X线扫描(DEXA)测定假体周围骨密度值,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血清学检查测定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基线)相比,Gruen1-7区骨密度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术后6个月对照组在Gruen1、4、6、7区及术后12个月在Gruen1、2、4、6、7区的骨密度丢失明显高于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照组的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的骨形成标志物(TP1NP)水平仅在术后12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两组的25(OH)D水平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5 mg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丢失及改善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58.
我们2007—03/2008—02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效果较为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活动度,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术后较术前提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提高,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下降,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升高。随访发现残留腰腿痛3例,下肢麻木1例。结论 CoflexTM能够增加并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0.
背景:颈椎动态稳定器的解剖型设计与正常椎间盘应具有相似的生物力学特点,其动态性设计具有轴向顺应性以及震荡吸收功能,而前缘倒齿嵌入上下椎体可获得足够的轴向稳定性。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后颈椎相关生物力学指标变化。 方法:将6具新鲜人C2~C7颈段脊柱标本随机分为3组,在完整颈椎测试后分别行C5、6前路减压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置入,C5、6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内固定,C5、6前路减压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检测各组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不同生理运动工况并施加2.0 N•m纯力偶矩,颈椎标本C5~6上下邻近节段手术前后活动度大小。 结果与结论:3种内固定后C5~6上下邻近节段较正常颈椎标本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值均有所增加,且表现出良好的即时稳定性,但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组最接近正常值;3组间C5~6上下邻近节段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后对邻近节段椎体活动度无明显影响或影响甚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假体与其邻近椎体轴向应力,有效地维持颈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