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狗股骨植入EH材料,自体和同种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EH材料作为骨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用3条杂种狗,无菌条件下在两侧股骨干各钻5个直径为4mm的圆孔,每侧依次植入表面带有或不带有HA颗粒的EH材料、自体松质骨和同种松质骨,第3个孔为空白对照。于术后8周取材。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光镜和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切片,并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新骨面积。结果:(1)植入自体和同种松质骨后的新骨面积分别为81%和64%,(2)空白钻孔的新骨面积仅占40%,(3)EH材料能与骨组织直接结合。结论:EH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2.
黄立新  郑召民  徐耀增  董天华 《江苏医药》2002,28(2):97-100,I002
目的 制作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实验模型,详细观察骨坏死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34只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单纯激素组(A组,5只),单纯马血清组(B组,10只),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组(C组,14只)及正常对照组(D组,5只)4组。各实验组于激素注射后4周处死,取内脏及骨标本,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C组骨坏死发生率较高(71.43%);使用激素的动物肝细胞脂肪变性,髓腔内脂肪细胞直径增大;坏死的股骨头软骨下可见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骨细胞内脂滴存在,骨内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软骨下骨小管内见血栓形成。结论 激素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脂肪细胞改变可能是非创伤性骨坏死的初始病变,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骨缺血坏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 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选择。方法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接受PFNA(39例)和DHS(40例)内固定治疗,从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8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PFNA组优26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DHS组优20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创伤较小,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短,DHS组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EvansI~Ⅱ型及部分未累及股距的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均可选择,对Ⅲ~Ⅴ型则优先考虑PFNA。  相似文献   
154.
背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植入物治疗的特点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置入固定复合综合治疗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统计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受伤原因、合并骨折及内科合并症情况,并对治疗方式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年龄≥65岁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比例达72.6%,其中9.5%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6.3%具内科合并症.84.5%获得植入物置换治疗,优良率分别为:动态髋螺钉内固定85.6%、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或γ钉固定90.9%、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86.7%.可见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病率较高,治疗以髓内固定的效果最佳,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其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内科合并症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5.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颈椎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颈椎动态稳定器的解剖型设计与正常椎间盘应具有相似的生物力学特点,其动态性设计具有轴向顺应性以及震荡吸收功能,而前缘倒齿嵌入上下椎体可获得足够的轴向稳定性。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后颈椎相关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将6具新鲜人C2~ C7颈段脊柱标本随机分为3组,在完整颈椎测试后分别行C5、6前路减压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置入,C5、6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内固定,C5、6前路减压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检测各组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不同生理运动工况并施加2.0N·m纯力偶矩,颈椎标本C5~ 6上下邻近节段手术前后活动度大小。结果与结论:3种内固定后C5~ 6上下邻近节段较正常颈椎标本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值均有所增加,且表现出良好的即时稳定性,但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组最接近正常值;3组间C5~ 6上下邻近节段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后对邻近节段椎体活动度无明显影响或影响甚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假体与其邻近椎体轴向应力,有效地维持颈椎活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如PFN-α、Gamma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一期全髋置换术在治疗Pipkin骨折中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2月共收治Pipkin骨折一期行全髋置换术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72岁,平均48.3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根据Pipkin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8个月,平均32.1个月.随访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其中优4例,平均(93.8±1.7)分,良3例,平均(85.3±3.1)分.[结论]选择性一期全髋术治疗Pipki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汪.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9~70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5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min,PLIF组(117.8±7.2)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mL,PLIF组(134.2±11.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例腰痛,1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早期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同一手术团队在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的最初连续40例TKA的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前期组(第1~20例)和后...  相似文献   
160.
目的通过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适合角(CA)的测量,对屈膝过程中髌骨轨迹进行研究,探讨髌骨轨迹异常的诊断及其分类。方法选择15例(30膝)无与髌股关节有关症状或体征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组),将43例(68膝)有膝前痛,临床检查诊断为髌骨排列异常病人分为3组:B组(外侧不稳组)19例病人(33膝),手推髌骨髌骨外侧移动增加,FAIRBANK征阳性;C组(内侧不稳组)8例病人(14膝),内推髌骨时其内移增加,同时诱发疼痛和恐惧,FAIRBANK征阴性,外推髌骨不会增加其外侧移动;D组(多项不稳组)16例病人(21膝),查体时会增加髌骨向内、外方向的移动,同时会诱发恐惧和疼痛,对每一病膝及正常对照膝拍摄屈膝15°、30°、45°、60°、90°髌股关节轴位X线片进行CA测量并对照分析,根据CA测量结果将D组中屈膝15°CA值小于-10°病人定为D1组(内→外不稳组),CA值大于+16°的病人定为D2组(外→内不稳组)。结果A组屈膝各角度CA平均值均正常;B组屈膝各角度CA值均大于正常值,且屈膝15°~90°CA值有缩小趋势;C组屈膝各角度CA值均小于正常值,且屈膝15°~90°CA值由小到大;D1组和D2组CA值屈膝15°~90°变化最明显,其曲线完全相反。结论动态髌股关节轴位摄片能对髌骨轨迹异常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