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引流与否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内侧单髁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关节科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3例。参照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分为引流组与未引流组。引流组:男4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1±6.1)岁;未引流组: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0±7.7)岁。研究放置引流与否对术后早中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术后采用首次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90°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达120°时间,首次自主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3、6、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以及相应时间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进行患者膝关节术后早中期功能康复的评估。结果 康复指导及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与未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时间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引流减轻关节内压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但对患者术后中期功能康复的影响不大,在术中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LCP治疗肱骨骨折26例(其中肱骨骨不连5例).术后3、6、9及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疗效评定采用Neer评分系统.结果 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4.3个月.2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76.9%,5例骨不连患者均获得随访.肩关节前屈120°~180°(平均162°),后伸18°~40°(平均36°),外展70°~110°(平均95°);肘关节前屈118°~130°(平均123°).Neer评分结果为优13例,良5例,中2例.随访患者优良率90%,患者主观满意度90%.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对骨膜损伤小,可获得坚强固定,患者术后活动早,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3.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13例 ,12例获得成功 ,骨折端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 ,内固定稳固。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 3°~ 110°。二次膝关节切开内固定取出术后未发生明显的膝关节功能丧失。提示如患者选择适当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疗效。髁间进针点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4.
2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患者经用骨折愈合素(金葡液)作骨折断端局部注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5%,临床治愈率62.5%。说明骨折愈后素治疗骨不连有效.  相似文献   
105.
EH型复合材料植入狗股骨干的长期研究(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长期植入狗股骨干的EH型复合材料以评价其能否与骨组织直接结合及EH型复合材料能否吸收。材料和方法:实验用8条杂种狗,在无菌条件下于两侧股骨干各钻6个直径为4mm的圆孔,每侧植入直径4mm、高12mm大小的4只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和2只硅胶管。于术后3、6、12、24个月取材。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标本,发现:(1)EH材料周围除骨组织外无其它组织生长。新骨能长入EH材料表面的HA颗粒内。(2)EH材料和表面HA颗粒均无吸收。(3)硅胶管与骨组织之间始终有纤维组织存在。结论: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并且无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Brdu免疫组化标记技术观察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入损伤脊髓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干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20只/组。脐血标本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脐带抽取新鲜脐带血50~60mL,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9L-1待用。在细胞移植前48h,体外进行Brdu标记。③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采用重物压迫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麻醉后取俯卧位,于T11节段处行背后方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咬除T11棘突及椎板,显露4mm×5mm硬脊膜,将55g重砝码放置于硬脊膜表面1min,然后逐层缝合伤口。假手术组仅显露硬脊膜,然后缝合伤口。④造模后5d,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自后肢大隐静脉缓缓注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mL~0.3mL(1×106个)。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⑤分别于细胞移植后1d、1,2,3周,采用BassoBeatlieBresnahan(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法测定各组神经功能情况。于细胞移植后1,3周制作冰冻切片,检测各组脊髓组织内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检测结果:脊髓损伤细胞移植后3周内,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但干细胞移植组恢复较快,于术后1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即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10.71±6.24),(5.13±3.36)分,t=2.39,P<0.05;(51.67±5.22),(46.63±3.72)度,t=3.39,P<0.01],并维持至术后3周[(17.29±4.03),(11.25±5.01)分,t=3.89,P<0.01;(65.77±8.06),(57.05±4.61)度,t=4.07,P<0.01]。②脊髓组织中人脐血干细胞的鉴定: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脊髓组织中未见Brdu阳性表达区。干细胞移植组于移植后1周脊髓损伤区可见大量棕褐色Brdu阳性表达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并持续至移植后3周,而非损伤区则始终无阳性表达。结论:Brdu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经静脉移植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进入脊髓损伤区,并可以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3/2007-1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入选的Pipkin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0.5岁.按Pipkin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Ⅳ型3例.切口采用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平均随访47.9个月,骨折均得以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存在髋关节持续疼痛,未见异位骨化发生.未发生材料断裂、松动等材料反应.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Pipkin I型平均85分,Ⅱ型90分,Ⅳ型77分.按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1例和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是治疗Pipkin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8.
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入路有前侧、前外侧、后外侧以及双切开入路等,但哪种入路更符合微创的概念且临床容易开展,目前尚无定论.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5-01/2006-1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施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52~78岁,平均65.9岁;体质量指数19.3-30.1 kg/m~2,平均24.4 kg/m~2.观察切口长度、置换时间、置换过程及置换后输血量、并发症、置换后活动量、置换后住院天数、假体位置、置换后Harris评分等.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3个月;置换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3 cm;置换时间70~120 min,平均92.1 min.输血量0~800 mL,平均约300 mL;患者术后即进行无负重下肢肌肉锻炼,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住院时间6~15 d,平均7.9 d.置换后X射线平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4°~53°,平均46.3°;大部分患者可扶拐走出病房.本组11例置换后3个月臀部疼痛,Harris评分为(79.5±4.4)分,置换后6个月9例臀部疼痛,Harris评分(84.0±3.6)分,置换后12个月5例,Harris评分(85.4±3.0)分,但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持续的跛行和Trendelenburg征阳性.无感染、脱位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提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创伤小,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了解股骨头坏死后的修复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32只,3只为正常对照,余29只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右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24h、48h、1w各处死3只,2、4、8、12w各处死5只,观察有关指标。结果:(1)X线表现:2w组两侧股骨头密度无差异,4w后手术侧股骨头骨密度增高。(2)骨密度测定:8w后手术侧股骨头骨密度显高于对照侧(P<0.01)。(3)组织学观察:24h组两侧镜下结构均无明显异常,48h后手术侧股骨头出现骨髓组织坏死,1w后骨陷窝大部分空虚,原始间充质细胞和毛细血管从活骨一侧增生,向死骨部侵入,替代坏死的骨髓组织,4w以后逐渐出现间充质细胞在死骨表面分化成成骨细胞,形成新骨,8w以后修复反应遍及整个股骨头, 骨小梁增宽。(4)四环素荧光标记;死骨无荧光标记,4w以后修复区出现强的荧光标记。(5)骨组织形态记量:4w后手术侧股骨头的TBV和MTT均较对侧显增高(P<0.01)。结论:通过以上结果可以认为这一模型是成功的,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坏死修复的过程,用兔作坏死模型,比较经济,利于大批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