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7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82篇 |
预防医学 | 24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睡眠障碍的脑结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进行睡眠障碍的PD睡眠量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以3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FreeSurfer软件实现了基于体素的图像自动分析。结果 PD组两侧扣带回后部及左侧中央前回皮质厚度较对照组减小,右侧侧脑室较对照组增大,两侧海马体积较对照组减小,两侧额极皮质表面积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PD组中睡眠障碍者(PDSD组)左额中回后部、两侧扣带回后部、两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叶内侧皮质厚度均较无睡眠障碍者(PDnSD组)减小,两侧海马体积较PDnSD组减小,两侧额及皮质表面积较PDnSD组减少(均P<0.05)。结论 PD睡眠障碍可能与认知及躯体运动相关脑区(左侧额中回后部、中央前回,右侧颞叶内侧区)体积减小有关,PD认知及运动障碍与睡眠障碍有一定解剖联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滑移截骨在软组织平衡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7例(8膝)严重膝外翻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均通过股骨髁的滑移截骨达到膝关节周嗣的软组织平衡.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5例(6膝),良1例,可1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均无残留外翻畸形.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软组织平衡的处理中,股骨髁滑移截骨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损伤小、手术效果好、疗效满意等优点,是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52足)与对照组(32例,48足),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并在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2.26±1.16)个月,对照组随访(11.85±1.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40.64%),住院时间[(6.28±2.32)d]短于对照组[(13.25±2.66)d],治疗费用[(4362.50±932.74)元]低于对照组[(38675.26±1080.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在9~12周内愈合,平均10.30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在疼痛、日常活动功能、X线评分和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优良率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每日疗法组(n =43)和间歇疗法组(n =42)。比较两组2、3、6个月及疗程结束痰菌转阴率、胸片吸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2个月痰菌转阴率每日疗程组高于间歇疗法组,但两组间无差异,但5、6个月末及疗程结束转阴率每日疗法均高于间歇疗法(P <0.05);治疗后每日疗程组病灶总吸收率(97.62%)高于间歇疗法组(79.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每日疗法并适当延长强化期及巩固期疗程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均优于间歇疗法,且安全性两者无差异,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或不并肺部结核感染在感染及营养方面指标的差异性,明确结核感染对AECOP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因急性发作入住我院的COPD患者105例,根据GOLD 2011对COPD的诊断标准及卫生部2008年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无结核组、稳定期组、好转期组及进展期四组。分别在入院时测定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总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及体重指数。结果各组感染指标比较,WBC、CRP两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无结核组相较于其他三组,NEUT%更高(F=4.004,P=0.010)、LY%及ESR更低(F/P分别为3.668/0.015和20.197/0.000);各组营养指标比较,合并有肺结核的三组,其Hb、ALB及BMI均比无结核组低,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TLC在各组间无差异(F=0.858,P=0.466)。结论合并有结核感染的AECOPD患者更容易出血贫血(Hb降低)、低蛋白血症(ALB降低)、低体重(BMI降低)、中性粒细胞含量偏低(NEUT%降低)而血沉(ESR)、淋巴细胞比率(LY%)升高的情况,对出现此类情况的AECOPD患者应进行结核感染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胱抑素C基因(CST3)-15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及血胱抑素C(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因疑似冠心病入院的2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30)及对照组(n=152)。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巢式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CST3-157位点SNP,分析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冠心病、Cys C水平的关系。结果:汉族人群中CST3基因-157位存在G/C突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GG型为野生基因型,无论等位基因频率或者基因型分布在冠心病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野生基因型Cys C水平明显高于突变基因型。结论:汉族人群中CST3基因-157位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携带野生型者血Cys C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9.
10.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了解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确诊的 94例 12岁以内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儿。常规检测血T细胞亚群等、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病毒学指标 ,并进行腹部B超、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有活动性肝脏病理炎症者CD4 CD8 升高 (P <0 0 5 ) ;女性比男性CD4 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CD8 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CD4 CD8 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T淋巴细胞的异常改变与HBVDNA、PTA以及脾脏大小关系不明显。而各项观察的临床、病理指标与CD3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衡 ,其相关性表现在肝脏炎症损伤严重程度与T淋巴细胞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 ,女性对HBV的T淋巴细胞反应比男性更有利于清除HBV ,其预后及对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