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已转染EPCs中VEGF-165及ANG-1的表达。噻唑蓝(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情况等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材料中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RT-PCR反应显示,实验组VEGF-165、ANG-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均显示,材料无毒性反应。扫描电镜显示,材料表面有较多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有较多伪足伸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示,材料周围组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材料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的新骨生成。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材料中有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  VEGF- 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一定的诱导血管再生活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开放病例均在清创同时行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3例);闭合病例中,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7例),伴有足筋膜室综合征的均急诊切开减压的同时行复位克氏针内固定(8例)和择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0例);陈旧性病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例)和关节融合(1例)。创面分别行直接缝合(26例),减张和(或)植皮(10例),皮瓣转移(5例)。结果:浅表感染(7例),深部感染(1例),无骨髓炎发生。骨折均骨性愈合,脱位均解剖复位,功能优良率为84.4%。结论:开放骨折的彻底清创,骨折脱位的解剖复位,合理的外固定和内固定,适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3.
Baumann角测量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临床,降低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分别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的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X线片测B角改变.并前瞻性研究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整复后B角增大预测可能会发生肘内翻的病人,重新进行整复直至满意.结果B角平均70.5±5.35°,C角平均9.81±4.29°.B角与C角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08,P<0.01).B角增加0.5~0.7°,C角约减少1°.骨折远端在三维状态下,远端内倾对B角影响最大,屈曲次之,旋转最小.55例中24例整复后B角增大1~14°,平均8.8°.对增大5°以上20例,均重新进行了整复固定.随访发现C角较对侧减小2~4°4例,4~6°3例,15°1例,仅1例出现6°肘内翻畸形(1.81%).结论测量B角能准确预测提携角,对早期诊断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ESIN)与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及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按一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分析50例手术治疗的儿童前臂尺桡骨双骨折,其中22例行ESIN内固定,28例行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两组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并对两组术中结果、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SIN组在手术时间上短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IN组和钢板组术后3个月桡骨愈合率分别为81.8%和71.4%.术后6个月尺骨愈合率分别为95.5%和96.4%、桡骨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4%,前臂旋转受限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1.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ESIN组和钢板组术后3个月尺骨愈合率分别为36.4%和7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ESIN组和钢板组最大桡骨弓大小分别为(7.0±3.5)%及(6.8±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桡骨弓位置分别为(71.2±7.8)%及(63.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更接近正常儿童组.结论 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前臂尺桡骨双骨折中,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二期取出内固定方便等优点,但存在尺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应用尺骨加压钢板与桡骨弹性髓内钉、双弹性髓内钉、双钢板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大龄(10~16岁)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2004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45例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型的大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尺骨加压钢板与桡骨弹性髓内钉固定组(A组)、双弹性髓内钉固定组(B组)、双钢板固定组(C组)3组,每组15例.分别对3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相比,A、B两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中上止血带时间最短,A组次之,C组最长,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在术后5d疼痛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3个月骨折愈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前臂旋转受限及并发症发生率上,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但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采用尺骨加压钢板与桡骨弹性髓内钉的内固定方式有优越性,是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更能体现微创化、二期取出内固定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单根弹性髓内钉固定桡骨与双弹性髓内钉固定尺桡骨治疗学龄期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型的学龄期(5~12岁)儿童尺桡骨双骨折进行对比研究.其中15例仅行单根弹性髓内钉固定桡骨(S-ESIN组),17例行双弹性髓内钉固定尺桡骨(D-ESIN组),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对于D-ESIN组,S-ESIN组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SIN组术后3个月尺骨愈合率70.6%,要低于S-ESIN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在尺、桡骨成角畸形,前臂旋转受限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ESIN组长臂石膏托需固定4~6周,平均时间长于D-ESIN组的2~4周.结论 从手术时间、术中C臂辐射量、住院费用、临床疗效及并发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采用单根弹性髓内钉同定桡骨的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是治疗学龄期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双弹性髓内钉同定更加稳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畸形、退行性病等.但新鲜爆裂型骨折是否同时行植骨融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有关资料的总结,重申植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8.
治疗胫腓骨严重粉碎多段多块骨折 ,特别是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造成严重影响 ,是骨科医师常感束手的难题 ,自 1996年 9月开始我们采用恢复胫骨骨折段、块的轴线序列 ,采用“T”形多段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有限的螺钉、钢丝固定 ,再根据稳定情况辅以必要的石膏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 1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2 1~6 2岁 ,平均 32 3岁 ,左侧 6例 ,右侧 11例 ,均为新鲜骨折 ,其中开放性骨折 4例 ,胫腓骨干及胫骨平台骨折分级 :根据AO长管骨骨折的综合分类[1] :42C2…  相似文献   
59.
2004年12月3日~5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主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微创脊柱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术论坛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及美国、新加坡、韩国的中外专家和代表300余名。会议就当前微创脊柱外科的热点问题采取专题发言和中心发言等形式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60.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破坏了脊柱的前柱和中柱、甚至后柱,常导致进行性不稳、后凸畸形、下腰痛以及神经损伤,大约90%的爆裂性骨折发生在胸腰段。虽然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爆裂性骨折进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对于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骨折的处理仍然存在争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