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肌性斜颈的疗效评价作者单位: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华梓李仲荣我院1982~1990年收治肌性斜颈60例,经3~10年随访42例,远期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获随访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20岁,...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等相关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47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Jefferson骨折7例,C1前弓骨折4例,寰枢椎脱位及本脱位15例,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C1、C2侧块在正位投照上的标准角右侧为(24.0±3.7)°,左侧为(23.8±1.8)°。安全角右侧为15.2°~30.3°,左侧为14.8°~32.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侧块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5.6±2.2)mm,左侧为(5.8±1.9)mm。侧位投照像上,标准角为(24.1±18)°,安全角为12.6°~26.8°。齿状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状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为(23.1±1.4)°。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未发现脱钉、弯钉及断钉。齿状突螺钉固定17例,除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外。余均获骨性愈合。C1、C2侧块螺钉固定治疗者中26例颈椎旋转活动比正常减少40°,伸屈正常。4例颈部强直感,未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穿刺颈  相似文献   
13.
14.
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和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3例胸腰椎疾病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胸腰椎结核28例(均伴有腰椎冷脓肿或死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6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胸椎间盘突出症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5例.D绒8例,E级42例。采用胸腔镜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35例,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28例。病灶清除重建植骨术24例,病灶清除植骨钉板内固定39例。结果:切口长度5.7cm,平均5.8cm。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术中小血量650ml。术后神经功能A级4例,B级1例,C级2例,D级10例。E级46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脑脊液漏1例,股外侧皮神经或肋间神经损害7例,经治疗均治愈。42例获半年~2年,平均1.1年随访,无植骨脱出或内固定失效,植骨均获愈合,畸形得到矫正,结核无复发,1例转移性肿瘤复发。结论: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腰腰椎前路手术克服了常规开胸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同时也克服了标准“锁孔”胸腔镜技术操作口过小、完全镜下操作、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等缺点.是并发症较少、便于推广的较安全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7月~2002年10月,应用Tenor和CZJ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现对两种内固定器设计特点对伤椎的复位机制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骨髓基质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的干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简称BMSCs)。在不同的理化环境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BMSCs具有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肌管细胞、肌肉细胞甚至神经元样细胞,即多系分化潜能,且分化后各种组织细胞有很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下腰痛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椎间盘细胞的凋亡与衰老下调了细胞的功能,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致病因素。自噬(autophagy)是哺乳动物细胞的一种宿主防御机制,不仅与细胞的代谢、增殖、凋亡紧密相关,更参与多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细胞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自噬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发生、诱导因素、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就其生物力学、治疗方法及复位技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特别强调前路复位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7例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的治疗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本组7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其中5例行了MRI检查。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5例。结果 经10个月至8年2个月随访,4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结论 MRI检查对无同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骨折坚强内固定与弹性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固定治疗骨折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49年Danis首先设计和应用加压钢板治疗长骨骨折,并首创骨折Ⅰ期愈合理论,1958年Muller等15名瑞士骨科医生创建了AO学派,他们所倡导的骨折坚强内固定技术风靡欧美,并被推向世界,收到较好疗效,但由于坚强内固定所致的应力遮挡,应力集中等因素,造成固定段骨量减少。骨结构紊乱和骨力学性能下降,钢板弯曲断裂,接骨板去除后易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骨科界又从弹性内固定角度去审视、研究骨折固定。 一、坚强内固定与应力遮挡 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